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IHS估計2016整體OLED電視銷售將較2015成長238%

 (圖片來源:ETnews)

根據IHS最新的分析報告,受惠於更多電視品牌推出OLED電視,以及OLED電視面板成本的持續降低,2016對OLED電視來說將是有著突破性成長的一年。IHS預估2016年OLED電視的市場規模將來到125萬台,足足是今年全年37萬台銷售量的3.38倍(即成長238%)。其中會以55吋的產品為銷售主力,預計占85萬台。 

IHS指出目前同尺寸的OLED電視面板,相較於一樣能達到廣色域的量子點技術LCD面板,成本約為兩倍。而OLED面板的生產良率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果良率能來到90%,則兩者的成本預計將能打平。

除了LG持續力推OLED電視外,明年起眾多中國品牌也會開始加入促銷OLED電視的行列,像創維(Skyworth)、長虹(Changhong)、康佳(KONKA)等,日系電視廠Panasonic也重新推出OLED電視。雖然其OLED面板都是由LG所提供,但各家廠商會在色彩處理晶片以及音效上添加自家品牌的特色和優勢,像創維就有和Dolby合作加強音效品質,而Panasonic則主打自家的色彩處理。

LG OLED電視的價格在近期也有明顯下滑,根據OLED Info的報導,LG 65吋4K及55吋FHD的OLED電視,在Amazon上一度出現4,787和1,697美金的促銷價,後者以台幣計算不到六萬即可入手,其售價已不再像過去一樣高不可攀。

來源:ETNews , OLED Info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OLED電視將登上第50屆超級盃廣告

 (圖片來源:REUTERS)

LG Display對於OLED電視的推廣和行銷不遺餘力,而最新的一波宣傳,將會在明年二月的全美盛事-第50屆的NFL超級盃賽事中登場。

超級盃轉播的廣告時段向來是以天價計費,但相對的,收視率和受觀注程度也不是其他場合可以比擬的。為了宣傳OLED電視,LG Display可以說是砸下了重本,但這也代表LG Display所鎖定的OLED電視客群,將不再只是限於金字塔頂端的發燒客,而是希望推廣到主要消費群當中。

就跟可口可樂、麥當勞等買下超級盃廣告時段的大眾化品牌一樣,LG Display看來也希望讓OLED電視變成一個人人都可考慮的消費選擇。

(圖片來源:Forbes)

該支廣告將交由好萊塢大導Ridley Scott(著名作品包括《異型》、《神鬼戰士》、《王者天下》、《普羅米修斯》等,近期作品則為《絕地救援》)的公司RSA Films製作,並由他的兒子Jake Scott執導。

Ridley Scott曾在1984年的超級盃上,為Apple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拍過超級盃廣告,並被喻為是史上最佳的超級盃廣告之一;而Jake Scott也曾拍過6部超級盃廣告,包括先前廣受好評的百威啤酒(Budweiser)超級盃廣告-Lost Dog。

因此,我們可以期待製作團隊是十分熟悉超級盃廣告的重點-如何在短短的秒數之間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

根據報導,今年的超級盃吸引了超過1億1千4百萬名觀眾在電視前收看,創下美國歷史上單一節目的收視數記錄。這個數字也代表超過1/3的美國人口都在看超級盃轉播。也因此,超級盃的廣告向來是每年品牌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30秒的廣告時段要價至少要450萬美金(台幣1.4億元)。

LG Display把OLED電視帶上超級盃的螢幕,能否激發消費者對OLED電視的渴望,進而掀起銷售熱潮,值得觀察。

來源:Forbes , LG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LG Display將在2016的CES展上展出大尺寸的「可捲曲」OLED電視

(圖片來源:DigitalTrends)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LG Display計畫在明年一月的CES大展上,展示可捲曲(Rollable)的OLED電視。當時的消息傳出會是一個55吋的可捲曲電視原型機,但根據這幾天的報導,展出的尺寸可能會比55吋「更大」。

Korea Times的報導指出,LG Display極可能會展出大小介在70到100吋之間的可繞曲OLED電視。而LG Display現有的OLED電視產品線中,分別有55吋、65吋和77吋三種電視尺寸,因此外界推測,明年LG Display帶到CES展上的祕密武器,很可能就是77吋的可繞曲OLED電視。

LG Display在今年的CES展上展出了同樣是77吋大小的可彎折(Bendable)電視,可彎折意指電視能在有限的幅度下改變彎曲度,但是和一般人想像中的「可繞式」產品仍有段差距。明年預計展出的「可捲曲」(Rollable)則是指螢幕能像海報紙一樣捲成筒狀,要達到此一效果,面板的可繞曲半徑必須要相當小,難度比起單純的可彎折更高。

在實現「可彎折」和「可捲曲」的功能之後,OLED螢幕未來或許還會往「可對折」(Foldable)或「可任意塑形」(Truly Flexible)的方向開發,也許最快在1-2年內,消費者就有機會把玩到類似概念的新穎產品。

來源:Korea Times , I4U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iPhone若採用OLED技術,如何避免新一代「螢幕門」劇情上演?

 (圖片來源:CultofMac)

2015對於Apple的明星商品iPhone來說,並不算是個很順利的一年。iPhone 6s的推出雖在初期創下銷售新高,但後續並未如預期般持續熱賣;分別由台積電及三星代工的CPU晶片則因製程差異而在表現上有所區別,也讓Apple自iPhone 4的「天線門」事件後,又被迫再次面對「晶片門」的風暴困擾。

許多傳聞指出Apple有意於2018年開始採用AMOLED作為iPhone的螢幕,但由於OLED螢幕的獨特性,以及各家生產廠商之間的差異,Apple如果不強勢介入統整,很有可能必須面對另一次的「螢幕門」考驗。

由於規模及普及性的差異,OLED面板和LCD面板不同,目前還未出現單一產品由多家共同供貨的經驗。目前市面上使用OLED螢幕的手機,絕大多數的面板來源都是單一的Samsung Display;而LG Display生產的小尺寸OLED面板數量有限,目前也僅以供給LG產品,以及Apple Watch單一產品使用。此一獨家供貨的情況,和LCD螢幕多半由多家供應商分食訂單的情況大相逕庭。

OLED的結構雖然遠較LCD單純,但OLED螢幕的特性,和其材料的選用,電路和像素的設計以及製程的條件都有很大關係,相較於LCD可由背光、液晶及偏光片等零組件的特性統一來掌控,在追求均一表現上,OLED反而較LCD更麻煩。

 (圖片來源:LG Display)

如果現今成熟的LCD製程可視為數位化(Digital),則OLED的生產更接近類比式(Analog),只要稍微有點差異,最終的成品就會有很大差異。


首先是材料選用。OLED是一個多層薄膜組合而成的自發光元件,各層材料的選用、厚度、組合都會影響元件表現,像是紅、綠、藍純色的顏色,或者是效率(影響螢幕功耗)和壽命等都會有所不同。目前各家都是有自己獨到的設計,這在之前並不會有問題,因為螢幕來源單一,即使Samsung OLED手機和LG OLED手機OLED效能不同,在沒有放在一起比較之下,並不會有什麼困擾。但如果未來的iPhone要同時採用多家供應商的OLED螢幕,Apple不可能接受Samsung Display提供的OLED藍光較藍,紅光壽命較長,而LG Display提供的綠光壽較好之類的差異(在此僅為舉例,非代表雙方實際特性真為如此)

(圖片來源:Digitalversus)

Apple可以像過去使用LCD螢幕時一樣,訂下規格標準,要求廠商交出能達標的產品。但為求效能統一,Apple很可能必須強行介入OLED元件的設計(包括材料等最佳化)。也就是說,很可能會由Apple設計出一個統一的OLED結構,包括各層材料選用、厚度、製程條件等,再去讓各家生產廠商依此標準品去複製表現

即使Apple不主導設計,但Apple需要說服廠商至少要在一個統一的平台標準上生產iPhone用的OLED螢幕,可能是採用其中一家設計,而授權所有供應商使用,而不會是由各家廠商各自交出自己的OLED螢幕。

再來則是像素設計。由於OLED目前普遍都是採用真空蒸鍍法來製造,為了做出紅/綠/藍等子像素,OLED需要採用金屬精細遮罩(Fine Metal Mask)來定義。但FMM的製造以及使用,在高ppi的情況下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也因此,OLED螢幕多半會採用子像素渲染(Sub-pixel rendering)的技術來實現高解析度。像Samsung的手機早期是採用Pentile像素設計,即一個主像素中只有紅綠或藍綠,而不是正常的紅綠藍三色。而後續又再發展出鑽石排列等更高效率的子像素渲染方式,透過此設計,目前Samsung Display已可實現577 ppi的AMOLED螢幕。

 (圖片來源:androidcommunity)

而各家的子像素渲染技術都是各家獨有的專利,也因此,各家生產的高ppi AMOLED螢幕,拿到顯微鏡下看其實長相都不相同。但Apple會接受每支iPhone手機的螢幕其像素設計不同嗎?不同的像素設計方式除了和各家廠商生產的困難度有關以外,其配合的驅動IC也不相同;另外,像素的開口率也會不一樣,而這又會反映到螢幕的功耗、最大亮度以及螢幕壽命、烙印情況等。因此,Apple應該也會訂出統一的像素設計方式,或者以其中一家廠商的設計為準,再透過授權或其他方式開放給其餘供應商使用。

而又由於OLED螢幕是透過電流驅動,相較於LCD的電壓控制,OLED先天上對於TFT的均一性和穩定度要求更高。而這就反應到在電路上,OLED需要更複雜的補償電路(Compensation circuits)設計。LCD多半僅需要2T1C(二個Transistor/電晶體和一個Capacitor/電容),而要能作為商品販售的OLED往往需要用採用5T以上的架構,6T和7T的設計也是所在多有。

 (圖片來源:InformationDisplay)

而這又是一個各家OLED廠商專利割據的地方,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最佳的公版補償電路,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專利,如果Apple要在iPhone上併用多家OLED螢幕,補償電路的差異也會是個問題。和前面一樣,Apple要不是就訂出自己的設計版本委由各家代工,否則就是要說服其中一家授權給所有合格生產者使用。

最後則是生產方式的不同,這又回到多家供貨必須要求的一致性上。OLED目前有多種設計及生產方式,像Samsung Display是採用RGB-SBS(side-by-side)設計,即各色是獨立製作,但像LG Display在大尺寸的OLED電視上則是使用白光OLED+色阻(Color Filter),類似LCD的方式去實現紅、綠、藍的光色(但LG Display在小尺寸OLED上和Samsung Display一樣是使用SBS設計)

(圖片來源:oled-display)

獨立定義顏色的SBS設計和使用白光OLED加色阻,這兩種設計理論上都可達到類似的表現,但必然還是會有差異存在,可能是操作電壓的不同,又或者是顏色飽和度有差異,或者是各色衰退的速度不一(白光可能三色衰退的速度較一致等)。再提一次,這樣的差異在獨家供貨時不會是問題,但一但要混合供貨,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不太可能接受螢幕有如此大的差異。因此,這會是另一個需要統一的地方。

在JOLED希望爭取iPhone OLED螢幕訂單的文章中,曾提到JDI一連串的研發計畫中,第一步就是要在2016把現行石川工場的4.5代OLED線, 由過去的白光OLED生產改為SBS-RGB類型。由此可見,即使過去並不是以SBS設計為主,但為了配合Apple的統一需求,還是必須要生產和其他人一致的SBS類型AMOLED。

而這還只限於真空蒸鍍法上,如果有其他家想要用濕式製程來爭取訂單,那變數會更大,必須要保證元件特性能完全和其他供應商匹敵。

iPhone的生產量是如此龐大,以致於為了追求供貨品質的統一,Apple很有可能不能以各家供應商中最好的水準來當做標準,而必須要取一個折衷的平衡點,讓各家都能做出品質均一的OLED螢幕。而想要訂單的,就必須要使用該項設計。

因此,為了避免OLED螢幕的差異會造成另一次的「螢幕門」,和過往訂定最終規格,而技術開發主要交由面板廠商不同,Apple可能會更大程度的介入AMOLED技術的研究,甚至由自己訂定統一的生產條件,再交由各家面板廠商生產,這也有可能是為何會傳出Apple開始建立自己的顯示技術實驗室的緣故。屆時,技術的主導權可能會更加掌握於Apple手中,這對AMOLED廠商來說,未必是樂於見到的發展。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傳Apple可能納入Samsung Display為未來iPhone OLED螢幕的供應商

 (圖片來源:TechTimes)

Digitimes引述韓國iNews24的報導,指出Apple準備讓Samsung Display成為未來iPhone OLED螢幕的供應商。這則消息其實並不讓人意外,Apple一向會避免單一供應商的採購策略,一方面是保持供貨的穩定,另一方也可透過競爭創造出議價的空間。

而Samsung Display為目前中小尺寸AMOLED量產的領導廠商,無論是供貨能力或者是良率品質都優於同業,也因此,除了傳聞中的LG Display外,確實很有可能把Samsung Display一同放入供應鏈當中,否則很難想像光憑LG Display的擴產就能支撐iPhone的龐大銷售量。

除了兩家韓系面板廠商外,日系的JOLED也明確地表示想爭取iPhone的OLED螢幕訂單,並訂定了趕在2018年量產的計畫,但最後能否順利量產成功,或能不能得到Apple青睞分食到這筆iPhone新螢幕技術的生意 ,還有待觀察。

來源:DigiTimes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LG Display計畫推出採用OLED面板的筆電及電腦螢幕

 (圖片來源:LG Display)

LG Display除了努力擴充自身OLED產能以外,同時也在開發不同尺寸及不同應用的OLED產品。雖然他們主要的OLED面板生產是用於OLED電視上,但從供應Apple Watch OLED面板,以及之前試著打入中國市場的智慧型手機OLED螢幕供應鏈,都可看出LG Display對小尺寸OLED面板的野心。而根據韓國媒體ETNews的,LG Display已經把目標放在另一個市場:中尺寸的筆電或電腦螢幕(Monitors)。

OLED面板要用在筆電或電腦螢幕應用,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OLED的烙印現象。由於筆電及電腦螢幕常常會在固定位置顯示固定內容(例如作業系統的圖案、工作列、大量靜態畫面等),螢幕更容易出現烙印的痕跡。

而據報導指出,LG Display已大幅改善此一問題,並且在2016年一月的CES展中,展出採用OLED面板的電腦螢幕產品,但預計是只開放給客戶的閉門展示,而不會公開呈現。LG Display並未提到明確的量產時程,但許多市場分析都認為2016-2017有機會看到相關產品問世。

LG Display並不是唯一打算生產此一尺寸區間的廠商,SONY一直有提供OLED面板的螢幕,但價格非常昴貴,只限於專業用途使用;另外一間日本廠商JOLED,也是計畫用能降低成本的印刷製程,生產10-20吋大小的平板/筆電螢幕,但目前尚未看到實際的產品出現。

來源:ETNews , Digitimes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三菱化學和先鋒宣佈將量產以濕式製程生產的可調光色OLED照明燈片

(圖片來源:mpol)

由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和先鋒(Pioneer Corporation)各出資50%成立的OLED照明公司MC Pioneer OLED Lighting Corporation(mpol),宣佈將在2016年初量產可調光色的OLED燈片。

此系列照明產品將有三種不同尺寸,大小分別為92 mm × 92 mm(發光區大小為76 mm x 76 mm), 69 mm × 66 mm(發光區大小為54 mm x 51 mm), 以及 55 mm × 50 mm(發光區大小為40 mm x 35 mm)。

mpol先前就曾推出過可調光的OLED燈片,但當時仍是用傳統的真空蒸鍍方式製作,新推出的產品會採用MPOL所研發的濕 式製程生產,根據mpol的估算,濕式製程將可把成本壓到真空蒸鍍的1/3或更低,對於價格極為關鍵的照明市場來說,濕式製程將能有效提升OLED照明的競爭力。

雖然濕式製程的成本較低,但相較於較成熟的真空蒸鍍,OLED的效率和壽命表現通常較為遜色,但mpol還未放出實際表現的數據。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則在於可調光範圍的不同。原本mpol的可調光燈片(真空蒸鍍)的可調光範圍為1200K - 6500K,但新的濕式製程燈片卻標註為3000K-5000K,即只能在冷白或暖白之間做切換。

這很有可能是因為mpol改變了調整光色的方式。原先mpol的可調光燈片是透過近似於顯示器的方式達成,即分別製作RGB發光層,再依需求而點亮不同區域(可以想像成是把一個解析度很低的手機螢幕用來當燈源用),也因此,可以調整光色的範圍也較大(可透過自由調整RGB比重,就像螢幕可顯示不同顏色一樣)。

 (圖片來源:mpol)

而新的燈片可調光範圍較小,且產品發表的新聞稿上展示了白光以及藍光兩種光色,推測有可能是透過白光+藍光的方式來達成調光功能。即藍光不亮時,白光顯示為低色溫的暖白光色;而在加入藍光之後,即可把白光由暖白調至冷白(藍光強度提升)。雖然可調光的範圍縮減了,但以照明的實際應用情景來說,3000K - 5000K的設計其實也足以應付大部分的調光需求。

來源:mpol , OLED Info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Q3全球智慧型手機及可攜式裝置之OLED面板銷售量較去年成長超過100%

(圖片來源:Samsung)

根據IHS最新的調查報告,2015年Q3全球智慧型手機及可攜式裝置的OLED面板銷售量較Q2成長了35%,相較於2014Q3則成長超過100%。全季總計有7900萬片AMOLED面板出貨,總銷售金額達到32.9億美金,兩者都創下歷史新高。依IHS的報告,在智慧型手機及可攜式裝置的螢幕市場,AMOLED已有18%的占有率。

如果我們把銷售額除以出貨片數,平均每片AMOLED面板的售價約為 41-42 塊美金,即1300元台幣上下。由於銷售總數還包括面積較小的穿戴式產品等,故可推想智慧型手機面板的平均價格應會再貴一點,但仍可看出AMOLED作為智慧型手機的零組件,其價格已和LCD相去不遠。

以同樣來自IHS的分析來說,iPhone 6s的4.7" LCD螢幕成本為45美金,5.5"的6s LCD螢幕則為52.5美金,和我們前一段的估算值相比已非常接近。

Samsung Display是智慧型手機及可攜式裝置AMOLED市場成長的最大贏家,根據調查,Samsung Display在這領域的市占率約為95.8%,可說是市場絕對的主宰者。雖然未來會有如LG Display及JDI等廠商為了加入iPhone面板供應而加入OLED量產,Samsung Display不可能長期維持這樣壟斷的地位,但隨著整個市場做大,Samsung Display仍然會是獲益最多的廠商。

競爭激烈的科技業裡,尤其是硬體產業,往往是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湯、第三名開始賠錢。Samsung Display穩居AMOLED中小尺寸面板的王者,而且已領先相當大的幅度,如果想要超越他,或試著要在AMOLED的市場裡分一杯羹,與其仿照Samsung Display的路子,或許應該往如可繞式AMOLED面板等不同應用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策略。

來源:Korea Herald , gforgames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JDI計畫2018年量產OLED面板,爭取成為iPhone OLED螢幕供應商

 (圖片來源:iphoneinformer)

根據日刊工業新聞的報導,因應Apple可能在2018年的新iPhone改採用OLED螢幕,目前iPhone LCD螢幕的主力供應商JDI,已擬定在2018年量產iPhone OLED螢幕的計畫。

據傳JDI已派員至美國Apple總公司說明他們OLED面板的量產計畫,希望爭取成為Samsung和LG以外,第三家iPhone OLED螢幕供應商。

JDI計畫在2016年春天完成現行石川工場4.5代線的改造計畫,該條4.5代線原本就是OLED實驗線,但為了配合Apple開出的規格,OLED結構將從原本的白光OLED,改為RGB三色分別蒸鍍,故機台設備也必須做對應改造。

而在2016年夏季,JDI也會把既有的茂原工場六代線改為OLED實驗線。透過石川和茂原兩條實驗線的研發,預計在2017年春天確立量產技術,接著建設OLED量產線,計畫在2018年春天出貨。自iPhone 4s以來,每年iPhone都約在下半年的9-10月推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或許有機會趕上2018年iPhone的生產。

JDI 2016年度的研發經費推測將比過去兩年倍增,而絕大多數預算會投在OLED的開發上。

來源:日刊工業新聞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LG Display將提高本土廠商供應比例以降低曲面OLED電視成本

(來源:Business Korea)

LG Display計畫以韓國廠商Poongwon Precision所生產的金屬薄箔(Metal Foil),取代現行產品所使用的日系產品。相較於競爭對手,Poongwon所開發出來的金屬薄箔更輕、更薄,而且最重要的是,售價更加便宜。LG Display表示希望明年能全面導入Poongwon的金屬薄箔,預計能進一步降低大尺寸曲面OLED電視的成本。

由於OLED很容易受到水氧的入侵而衰退,因此,對商用產品來說,封裝是極為關鍵的一環。LG Display目前生產的曲面OLED電視是使用日系廠商的封裝產品。但LG Display一直希望能讓此一關鍵零組件供貨本土化,因此於2013年找上了Poongwon Precision合作。

當時Poongwon雖然有能力提供金屬薄箔,但製程良率低於五成,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在雙方敲定合作後,LG Display除了提供經費給Poongwon進行研發外,還派遣了八名製程專家入駐Poongwon,並成功發現雷射製程的改良是提高良率的關鍵。

Poongwon的金屬薄箔已於去年開發完成,經過一年的準備後,明年預計導入LG Display的曲面OLED電視生產鏈中。

LG Display預估,如果明年以Poongwon的產品取代原先使用的日系零件,預計可省下近500億韓元(約美金4300萬)的進口成本;而另一方面,Poongwon在接到LG Display的大單後,全年營業額可望由2014年的80億韓元(約美金690萬),在2016年大幅成長為200億韓元(約美金1720萬)。

(圖片來源:LG)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韓系廠商的策略,即使一開始是使用非韓系的零組件,但仍是有計畫性地扶植本土廠商的供貨能力,待品質符合需求後,即可切換至國產品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合作,不管是材料、設備或如金屬薄箔等關鍵零組件,韓國都能有本土廠商能提供,除了成本上的優勢外,其實也築起了一道技術的門檻。透過不放出最新世代的產品或設備,可有效地維持韓國在AMOLED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這樣由上至下一條龍的產業技術能力,對台灣和中國的業者來說就較為缺乏。台灣和中國的AMOLED開發,其生產設備以及關鍵材料都仍握在國外廠商手中,本土的供應能量並沒有跟上來。面板廠砸了大錢在生產設備上,卻未必能順利量產,反倒是先讓日韓設備廠商賺了一筆;而即使成功出貨,OLED材料及許多關鍵零組件也仍是高度仰賴進口,在扣除高昴的成本後,獲利並沒有想像中高。

可以說,材料以及設備等基礎研發能量的不足,讓台灣或中國的公司在短期內,都還是不容易從AMOLED這項技術上賺到大錢。

來源:Business Korea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LG Display計畫在2016年底前上市厚度0.97mm的超薄OLED電視

 (圖片來源:gizmag)

LG Display今年五月時曾展示了讓人驚豔的55"超薄OLED電視,並以“Wallpaper"(壁紙)命名,以形容其薄度。該台55"的電視全機重量僅1.9 kg,機身厚度更只有0.97 mm,透過背部的磁鐵設計可吸附在牆上,結合可繞曲的設計,消費者可輕易從牆上取下。

LG Display目前正試著提高該原型機的耐用度,另外也試著要解決外部接線的問題(是的,電視厚度已經小於訊源線了),順利的話計畫在2016年底之前上市。

  (圖片來源:FlatPanelsHD)

LG Display是目前唯一實際投入OLED電視面板生產的廠商,而且還在持續加碼。根據先前的消息,LG Display將會在明年一月的CES展上,展示「可繞曲」的OLED電視原型機;而關於商用機種,除了持續往4K、HDR及超廣色域等方向發展外,LG Display還表示將把OLED電視的亮度再提高,l幅度可能達到兩倍。提高亮度對整體畫質的提升將相當顯著,但代價就是更快的像素衰退,將更加考驗OLED電視的使用壽命。

以下為LG 0.97mm超薄電視的展示影片。


來源 : OLED Info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傳Saumsung Display將調降AMOLED面板售價,和LCD價差來到10%內

 (圖片來源:Samsung)

根據Digitimes今日的新聞,隨著5.5代廠折舊攤提完成,Saumsung Display有意進一步調降AMOLED面板售價,讓AMOLED面板和LCD面板的價差從現在的30%降為10%內,讓中小尺寸的AMOLED面板更具競爭力。

由於AMOLED先天的結構上遠比LCD單純,故理想上,AMOLED的成本可以比LCD更低。但因為產能規模、材料費用以及良率等關係,AMOLED的成本仍然無法和LCD匹敵。

Saumsung Display量產AMOLED的設備已接近攤提完成,而且在中小尺寸AMOLED占有九成以上的市占率,材料採購上也最具議價的份量。當然,隨著經驗的累積,Saumsung Display在製作AMOLED的良率也是不斷在改善。也因此,若說Saumsung Display能夠把AMOLED面板的價格進一步降低,其實是不讓人意外的。

但有趣的是,電子時報所引用的報導來源是台灣中時報系下的工商時報,而工商時報本身卻沒有註消息來源,但目前可見的所有報導,都是由工商時報/電子時報的報導而來。三星是否真的有如此具體的降價計畫,恐怕還要再多做觀察。

來源: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