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京東方綿陽六代可撓式AMOLED產線正式動工

 
(圖片來源:SCOL)

在今年10月和地方政府完成簽約後,京東方在中國四川的第二條六代可撓式AMOLED產線(B11),於本月28號正式於綿陽動工。新廠的投資金額為465億人民幣,月產能為4.8萬片,產品主要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設備、車載顯示、AR和VR等領域,預計2019年第三季量產。

2016年底動工,到2019年Q3量產,意味著包含了土建、廠房設施,設備評估,交期及搬入,以及設備調校和整合等工作必須在33個月內完成。

 (圖片來源:CODIA)

京東方在可撓式AMOLED的量產上採取了相當積極的策略,在成都B7廠同樣設立可撓式AMOLED六代線,時程和B11的可撓式六代線有高度重疊。這也意味著雖然B11廠可參考B7廠的六代LTPS經驗,但在可撓式OLED的製作上,雙方則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也就是說,相較於先累積經驗再作修正,京東方直接衝刺產能最大化,試圖在適當的時刻趕上商機。但最後能否在兩座廠都得到理想的結果,將高度考驗執行者的能力。

來源:OFWeek, SCOL, CODIA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HTC明年的VR市場拓展恐因OLED面板供應短缺而受限

 (圖片來源:DigitalTrend)

2010年HTC仍在其智慧型手機事業的黃金時期,當年的明星商品Desire推出後也在市場上廣受好評。Desire原先是使用AMOLED面板,但隨著Desire的銷售一路飆高,Samsung Display即以供貨短缺為由斷貨AMOLED面板,導致Desire供貨出現問題。之後雖緊急改用SLCD重新出貨,但已錯失銷售的最佳時機。多年後HTC董事長王雪紅在受訪時還對此事念念不忘。

物換星移,HTC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節節敗退,轉而把希望放在新興的虛擬實境商機上,初期也已在市場取得領先的地位。然而,根據市場研究組織的預測,同樣是在重要的擴張期,但HTC恐怕會再一次因為AMOLED面板的供貨受限,進而衝擊到其市場的開拓。

根據STEAM平台的硬體裝置統計,在以PC為主機的VR頭盔中,HTC的Vive占所有使用者中的61.4%,在相同類型的產品中居領先地位。但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估計,2017年市場的出貨情形可能會因AMOLED面板的供應緊繃而情勢逆轉。

集邦科技預測明年出貨量最多的依然是有PS4支撐以及售價最低的PlayStation VR,上看250萬台;排名第二的則是Oculus的120萬台,HTC則只有Oculus的一半60萬台,其他品牌合計約有80萬台。

VR面板的供貨目前幾乎由Samsung Display所壟斷,而由於明年AMOLED的市場需求急速上升,包括iPhone在內都會開始採用AMOLED面板,各界已預測AMOLED的供貨必然會出現短缺,而Samsung Display可能會採用優先向自家以及合作廠商供貨的策略。

Oculus是Samsung在VR領域的合作廠商,因此應可確保較優先的供貨順序;SONY和Samsung在不少領域有合作及商業來往,而且PlayStation VR的量能最大,應該也會優先供貨。相對的,HTC則缺少合作關係或是量能的優勢,有可能在面板供貨短缺的情況下遭到犠牲。

對應此一問題,HTC除了透過交涉確保足夠的面板供應外,試著尋找Samsung Display以外的第二供應商或許也是解決之道。然而VR用途的AMOLED面板屬較高階的產品,技術門檻也較高,其他廠商是否能有符合標準的面板供應,可能也是另一個問號。

來源:Forbes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中國面板廠第三季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突破百萬

 (圖片來源:HardwareZone)

隨著中國面板廠的資金投入AMOLED領域,相對應的產能也漸漸開出。根據IHS Markit的市場調查報告,今年第三季中國面板廠的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首度突破百萬門檻,總量來到140萬片。雖然相較於Samsung Display在整體手機AMOLED市場的制霸來說仍是不堪一提,但對中國廠商來說仍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IHS Markit估計第三季全球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總出貨數約為1億1百萬片,Samsung Display占了其中的9970萬片,剩餘的140萬片則來自中國和輝光電、天馬微電子以及國顯光電的產出。

中國面板廠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的出貨成長相當快,第二季總出貨量約59萬片,第三季成長超過一倍,這主要是受惠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對於AMOLED面板的強烈需求。IHS Markit分析中國智慧型手機AMOLED螢幕的滲透率已由2015年的8%成長至2016年的13.6%,而這還是在Samsung Display無法供給中國業者足夠數量AMOLED面板下所交出的數字,意味著中國市場對於AMOLED的需求仍然未被滿足。

 (圖片來源:IHS Markit)

為了填補中間的落差,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開始轉向國內的面板業者,而這恰好也和面板業者巨額投資下需要找到出海口的需求契合。據傳小米和華為已和輝光電洽談合作,而天馬微電子和國顯光電則和中興討論作為第二供應商的可能。

雖然未能掌握最新的可撓式AMOLED面板技術,但龐大的中國市場使得玻璃硬式AMOLED面板仍是有利可圖。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估計,中國面板業者今年的AMOLED面板總出貨量約為240萬片,2017,2018及2019則有機會成長至270萬,350萬及480萬片。

來源:IHS Markit, Digitimes Research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JDI確定獲金援,公佈未來OLED開發計畫

 (圖片來源:yahoo)

之前我們曾報導INCJ金援JDI的計畫,本週已正式定案,JDI並正式在官網上公佈資金運用方向以及未來的開發計畫。INCJ將提供JDI共750億日圓(約6.5億美金)的投資資金,用以幫助JDI在OLED技術以及量產上的開發。

750億日圓的資金會分成二筆,其中450億日圓將用於印刷式OLED製程的研發費用,用來併購JOLED的費用也包含在其中。剩下的300億日圓則會投入目前各家量產用的蒸鍍式OLED製程。

JDI希望能逐步降低公司對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的依賴,2017年非手機面板的出貨預計只有20%,但計畫在2018年提高為30%,並最終在2021年時能超過五成。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則希望能從8%提升至13%。

(圖片來源:JDI)

該份簡報中同時有載明了JDI預計的量產時程。未來JDI將有三種技術投入市場,分別是極窄邊框的LCD - Full Active,蒸鍍式OLED以及印刷式OLED。其中Full Active量產的時程最快,2017年就會開始,並計畫從2018年起運用在可撓式裝置當中。蒸鍍式OLED一如先前的消息,仍然是鎖定在2018年開始量產,至於新納入JOLED所帶來的印刷式製程,目標則是在2019年量產。

來源: JDI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Samsung Display第三季可撓式OLED銷售額逾10億美金

(圖片來源:yahoo)

根據IHS的統計,今年第三季全球中小尺寸螢幕,包括智慧型手機以及穿戴式裝置在內,Samsung Display以36.6億美金的銷售金額,拿下市場份額的31.8%;排第二及第三的JDI和LG Display則分別占15.4%及13.1%。也就是說,以營收來計算,Samsung Display在上季的中小尺寸螢幕市場已超過JDI及LG Display的總和。

Samsung Display交出如此佳績,自然和AMOLED面板市占節節上升有關。其中可撓式的OLED面板銷售額就超過10億美金,占總營收的1/4強。這可能和可撓式OLED面板較高的單價有關。這也是第一次Samsung Display可撓式OLED面板單季的銷售超過10億美金。

由於可撓式OLED面板較硬式玻璃OLED面板有更多應用及設計的可能,包括傳聞中的新iPhone在內,可能都會直接採用可撓式OLED面板。IHS預測到了2018年,可撓式OLED面板的市場將從今年的39億美金成長至128億美金,並在2020年達到189億美金,這期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將高達48.6%。

來源:Yonhap News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傳LG Display和Apple、Google及Microsoft結盟,合力開發可向外對折的OLED面板

 (圖片來源:phonearena)

根據韓國媒體ETNews的報導,LG Display已和Apple、Google及Microsoft三家科技巨頭達成合作,今後共同開發可向外對折的OLED面板。一般認為Samsung Display對於可折疊式OLED面板的開發進度較快,過去也曾多次展示應用概念以及可能的產品形貌。許多人相信Samsung將會在2017年推出搭載可折疊式OLED面板的新穎智慧型手機。

相較於在中小尺寸OLED稱霸的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的聲勢就遜色許多。但事實上,LG Display是目前除了Samsung Display外唯一實際有量產可撓式OLED面板的廠商,今年起也砸下大筆資金於可撓式OLED量產設備的投資上。故如果要在可折疊式OLED面板的競賽中排名的話,追在Samsung Display之後的,應該就是LG Display了。

 (圖片來源:OFWeek)

如果報導成真,或至少有部分為真,那其實也不會太讓人意外。Samsung Display雖然在可折疊式OLED面板技術的開發上領先,但初期面板產能必然有限,也一定會優先供應自家品牌使用;相對的,其他科技廠商,例如這裡提到的Apple、Google及Microsoft,屆時就會面臨只有三星一家有差異性技術的競爭劣勢。也就是說,市場上將只有三星能提供對折螢幕的手機。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和LG Display合作或資助其開發,以換取在最接近的時間裡掌握可折疊式OLED面板的供貨,算得上是合情合理的策略佈局。

而對於LG Display來說,現階段的技術和開發進度比不上對手,自家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力(LG)也比不上三星,為了確保投入的開發資金能有足夠的回收,提早鞏固幾家大品牌是有其必要性的。而且和這些重要的科技公司合作,一來可提升自身聲勢和地位,二來這些公司多半也都有在可折疊式顯示或相關技術上佈有專利,LG Display可透過和他們合作或授權來強化自身研發實力。最後,這些公司也有可能提供資金上的援助,減輕LG Display的支出壓力。故對LG Display來說,能和這些公司達成合作,對公司來說應是大大加分。

根據報導,LG Display目前內部展示的具有可折疊式OLED螢幕的原型機,其完成度已相當高,相較先前曾展出過類似技術的Lenovo或OPPO明顯好上許多。而且雖然是合作,但主要技術仍然會由LG Display負責開發。目前的規劃是LG Display將在2018年開始量產可折疊式OLED面板,並供貨給上述合作廠商,此一規劃也和目前進行中的可撓式OLED產線設置時程相符。

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最快到2018年我們就有機會在市場上看到不止一家品牌推出可折疊式OLED螢幕的手機或平板產品。

來源:ETNews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台大及清大研究團隊合作,於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全球最高效率近紅外光OLED

周必泰教授(左五),季昀教授(左四),林皓武教授(左三)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結合台大及清大三位教授的研究團隊,聯手於著名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全球最高效率的近紅外光OLED,外部量子效率達24%,發光波峰波長長達740 nm,可說是近紅外光OLED研究上重要的里程碑。

該成果是由清大化學系季昀教授、臺大化學系周必泰教授,以及清大材料系林皓武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科技部於12月14日為此舉行「臺灣之光:近紅外(NIR)發光材料元件獨步全球」成果發表會。

Nature Photonics是著名的Nature旗下的子期刊,Impact factor超過30,雖然不及Nature的40以上,但也是學界非常具影響力的重要期刊。

由於近紅外光的發光能量較低,即能階之間的距離較近,依據一個常見的效率粹熄途徑-能隙差法則(Energy gap law),發光能量越低,即波長越長的有機發光材料,其激子容易由激發態落入基態的高階振動階,進而循非發光途徑損失,導致效率低落。但此次台大及清大的合作團隊開發出在真空成膜後具高度規則排列的自組裝(Self-assembly)近紅外光材料,在緊密規則排列下實現高效率放光。

近紅外光雖然是非可見光,無法應用在顯示器,但在生醫、夜視、車用及感測器等領域都有很大的市場,如果可結合近年OLED的高速發展以及可撓式特性,有望開發出許多獨特的高加值應用。

來源:Nature Photonics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JDI獲INCJ金援,將收購JOLED為子公司

 (圖片來源:JOLED)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JDI計畫把JOLED納入子公司,強化自身於OLED領域之競爭力。今年年初JDI在對夏普的收購失利後,便曾傳出要把目向改為JOLED。JOLED目前的最大持股股東為日本官方背景的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在INCJ的支持下,JDI要把JOLED納入旗下應該不成問題。而在兩家背後由INCJ支持的公司合併後,也統一了僅存的兩家日系面板公司。

JOLED是在2015年,由INCJ主導下,統合了JDI、SONY和Panasonic的OLED技術成立的新公司,可以視為JDI的OLED版本。INCJ目前持有JOLED 75%的股份,JDI則有15%,SONY和Panasonic則各持有5%。JDI計畫陸續向INCJ收購,目標是在2017年結束以前把持股提高至50%,併入JOLED為旗下子公司。收購的總價目前不清楚,但預計會超過1億美金。

為了支持JDI的收購計畫,以及提升JDI在LCD和OLED的競爭力,INCJ會透過次級債及可轉換債的方式提供JDI金援,資助金額為750億日圓(約為6.5億美金)。

JOLED的主力技術是濕式印刷的OLED製作技術,和一般真空蒸鍍的方式不同,印刷製程可大幅提高材料使用率,也比較容易放大製作尺寸。JOLED今年八月才在石川工場啟用了新的G4.5試量產線,並於9月時成功點亮以印刷技術製作的21.6吋4K OLED面板。

(來源:JOLED)

JDI目前主力應是在中小型類似智慧型手機應用的OLED面板,納入JOLED之後,也將掌握中大尺寸,即平板應用以上的OLED面板製作技術。但由於JDI和JOLED在OLED段製程技術的差異(真空vs印刷),未來整合至JDI之後,是否還能持續維持雙線開發的能量及資金,令人感到憂心。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出光宣佈將擴充韓國工廠產能以滿足客戶需求

(圖片來源:engadget)

出光宣佈將擴充其100%持股的韓國子公司材料產能,從原本的一年5噸增加至一年8噸。合計其日本工廠一年2噸的產能,出光一年將可生產10噸的有機材料,進而滿足市場上對於OLED材料越來越強烈的需求。

除了明顯成長的智慧型手機以及大尺寸電視市場以外,出光看好OLED包括車載在內的其他領域也將有大幅成長,故提前增加材料的產能。另外為了更快速因應客戶的需求,除了原有的評估設備外,出光也會在韓國工廠裝設新的機台(推估為OLED蒸鍍機台)。

出光顯然對於OLED的發展相當看好,近來動作頻頻,先前還和默克達成OLED材料的專利交互授權,進而加快新材料的開發速度。

新廠的產能擴充以及新機台裝設會從今年12月開始,預計明年上半年結束時可完成並投入量產。

來源:Idemitsu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SONY可能在2017年CES展出新的OLED電視產品

(圖片來源:SONY)

根據消息,SONY可能在明年一月的CES展上推出全新的OLED電視產品,這將是SONY和Panasonic合作在CES 2013上展出4K OLED原型機後,首次重回OLED電視的領域。

SONY對OLED顯示器並不陌生,除了2013年就曾展示過後,SONY也持續有提供高階OLED螢幕給專業影像製作需求的客戶(TRIMASTER EL),例如30吋4K的BVM-X300,或者是今年最新推出的55吋4K OLED顯示器PVM-X550。但這些產品除了是為專業用途所設計外,其售價也相當驚人,不是一般消費者所能負擔得起的。

SONY TRIMASTER EL PVM-X550
 (圖片來源:SONY)

但據傳SONY已和LG Display討論OLED電視面板的供貨,合作推出消費層級的OLED電視,並會在2017年1月的CES展上初次亮相。LG Display除了自己的LG電視品牌外,也有提供給包括Panasonic在內的其他品牌。全球著名的電視品牌SONY的加入除了能增加他的出貨銷售外,對於擴大OLED電視市場也有幫助。

 (圖片來源:prnewswire)

SONY今年度的旗艦電視Z9D是號稱畫質可媲美OLED的LCD電視,根據評鑑其畫面品質確實驚人,但相對的價值也是不輸給OLED電視的昂貴。Z9D 65吋和75吋的電視北美定價為6999和9999美金,台灣定價則分別是199,900和329,900台幣,比起OLED電視來說甚至更貴。顯見為了改善LCD的畫質,需要投入非常大的努力和代價,或許這也是SONY決定直接轉向OLED電視的原因。


來源Forbes, 4k.com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Panasonic開發出對比可達百萬的IPS LCD

(圖片來源:Panasonic)

雖然OLED近來可說是搶盡了風頭,但主流LCD的廠商還沒打算認輸,至少Panasonic是這樣認為的。Panasonic在上月28號發表了最新的開發成果,該公司新的IPS LCD可以實現100萬比1的超高對比度,為現行標準品的600倍(1800:1)。新技術徹底地改善了過去LCD顯示器最為人所詬病的暗態表現不夠佳的缺點,進而達到可和自發光的OLED近似的黑畫面品質。

 (圖片來源:Panasonic)

OLED為自發光技術,在不需要顯示畫面時,像素就不會發光,因此理論上可以實現真正的黑;但LCD是使用背光作為光源,再透過液晶決定光的穿透率,受到先天的物理限制,即使在暗態時也無法完全避免漏光。對比度的定義是把亮態時的畫面亮度除以暗態時的畫面亮度,理論上OLED的對比度為無限大(因為分母為零),但LCD即使努力把分母盡量壓小,除出來的對比度還是有限。

由於畫面的對比度對人眼感受的顯示品質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OLED,或其他自發光顯示技術,在畫質上相對於LCD有絕對的優勢。

為了改善這個缺點,LCD陣營作了很多努力,比較常見的是從背光下手,像是區域性調整背光(Local dimming),把不需要顯示畫面的地方的背光直接關掉。但此技術能分開控制的背光區域仍然有限,例如把整個螢幕分成64區或256區,不可能真的每個像素的背光都單獨控制(如果真的做到這個程度,那不如直接走向Micro LED)。

(圖片來源:Panasonic)

Panasonic的新技術則是採取不同的方式,過去液晶在切到暗態時會有漏光,但「一組液晶擋不住,你有試過兩組嗎?」沒錯,Panasonic在標準的背光以及液晶(Display Cell)之間,額外插入一組也是由液晶所構成的調光單元(Light-modulating cell),而這兩組液晶是分開控制的,也就是說,透過兩次濾光的方式,把暗態時的漏光減到最低,最終成功實現了100萬比1的對比度。

這樣的新技術確實讓LCD的對比度達到新的高峰,但可預期的缺點應該也不少:像是多一組液晶控制在光學上的複雜度,額外增加的功耗,視角和反應速度等。而且即使用了二組液晶,穿透度應該又進一步降低,但Panasonic仍宣稱可以達到1,000 nits的畫面亮度,可以想見其背光用的應該是非常暴力的高亮度背光。Panasonic還特別強調直接受到背光照射的調光單元,採用了即使受到強光持續照射也不易變質的材料。

除了Panasonic外,前陣子JDI也發表了反應速度可以追上OLED的IPS LCD,可以看到OLED目前已變成一個在顯示品質上的高標,其他的顯示技術則是要花費大把力氣才能追上OLED原本就有的顯示優勢。但LCD相對於OLED仍然有成本以及規模上的優勢,Panasonic也宣稱此新技術可以沿用現有生產設備製造。

 (圖片來源:Panasonic)

Panasonic這個新的高對比IPS LCD應用範圍鎖定在醫療、車載電子及影像製作等專業領域,一般商用顯示器則不在其中。原因有可能是成本,又或者是反應速度上的缺陷所造成。Panasonic表示最快此新技術在2017年就會有商品問世。

來源:Panasonic, Business Wire, engadget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信利宣佈4.5代AMOLED產線正式量產

(圖片來源:weibo)

11月25號信利集團舉行了4.5代AMOLED量產的慶祝儀式,在今年7月成功點亮首片AMOLED面板後,四個月內便實現了正式量產的任務。現場除了展示5.7吋FHD,像素密度為388 PPI的量產商品外,還擺放了5.2吋的可撓式AMOLED實驗室樣品,該可撓式面板的厚度僅有30 um,曲率半徑則為3 mm。

(圖片來源:OFWeek)

信利宣稱此條新產線為全球首座全段4.5代AMOLED產線,意即其TFT基板段和OLED蒸鍍段都是採用4.5代尺寸(730 mm x 920 mm)的設備。由於過去OLED蒸鍍設備的限制,其他面板廠在製作AMOLED時,多半是把正常尺寸的基板對切或是1/4切後再進行蒸鍍。即一片4.5代的玻璃在製作完TFT電路後,會對切成1/2大小再進行蒸鍍。但信利在和日本設備廠商合作開發下,從TFT到OLED段都是完整的4.5代尺寸設備,可省去切割製程並提高使用率。


 (圖片來源:OFWeek)

根據信利的說法,該條4.5代的OLED蒸鍍設備可以製作超過500 PPI的高精細度AMOLED,意即有能力追上目前Samsung Display之像素密度(Samsung S7達577 PPI)。另外由於4.5代全版玻璃大小近似於6代玻璃的1/4,故信利也宣稱該公司已掌握了未來6代線的製作知識。

該條4.5代的AMOLED線月產能為1萬5000片,換算每月約可生產62萬片5.5吋手機面板。信利目前只佈建了一半的產能,也就是說,該條4.5代線可再擴充至3萬片的月產能,信利規劃第二條1萬5000片的產線作為可撓式AMOLED生產之用,相關設備最快將從明年起開始移入。另外信利還同時在規劃另外一條六代的AMOLED的產線,詳細時程還不清楚。

以下為信利放出的量產宣傳影片:


來源:信利, OFWeek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傳中國手機業者有意籌組聯盟確保可撓式OLED面板產能

(圖片來源:Firstpost)

由於傳聞Apple將在明年的iPhone中首度使用OLED螢幕,市場對於中小尺寸的OLED手機面板的熱度越來越高。但由於OLED產能有限,即使包括Samsung Display等面板廠積極地擴增產能,各界預測未來幾年OLED手機面板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新增貨源也多半會由Samsung和Apple所包下。為此,幾家中國手機品牌廠商已出現危機意識,據傳打算自組聯盟生產以確保關鍵零件OLED面板的供貨。

根據消息,中國幾家主要手機品牌,目前在全球出貨排名前五的華為(Huawei)、OPPO以及VIVO,有意合組聯盟投資可撓式OLED,確保自有產能,進而減少對特定供應商的依賴。華為和OPPO,以及旗下有著包括VIVO及其他廠牌的步步高通信設備公司(BBK Communications),另外還有專注在可撓式AMOLED的新創公司柔宇科技(Royole),將共同投入可撓式OLED,預計將會從2017年開始逐步投資,目標是達到每月六萬片的產能目標。

據傳步步高已為此新設立一家名為MGV的子公司,未來會負責相關面板的生產,另外也有計畫再設立一個智慧型手機品牌。 

這個新聯盟的投資以及量產規畫時程還不清楚,但柔宇科技在深圳有一座5.5代AMOLED廠的投資(包括玻璃以及可撓式基板),月產能計畫可達到每月4.5萬片。

來源:Patently 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