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DC)
在公佈了去年第四季以及全年的優異財報之後,OLED材料廠商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在美股的股價立即作出反應, 上漲20.1% 收盤價為 80.1塊 ,也創下股價歷史新高(之前最高紀錄為2016/08/01的74.39塊)。
UDC去年全年營收為1.98億美金,較2015年的1.91億成長了700萬美金。全年淨利則為4810萬美金,其中Q4就貢獻了2580萬美金,顯見成長動能強勁。放眼2017年,UDC設定年度營收目標為2.3億到2.5億美金,這應是基於今年包括iPhone在內的OLED面板商機而作的樂觀估計。
由於市場前景樂觀,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分析師Mehdi Hosseini對UDC的股票維持正向的評比,並把目標價由原本的100塊提升為105塊。
由於UDC握有磷光材料的關鍵專利,在目前商業應用裡紅綠藍三原色中至少紅色和綠色是使用螢光材料的情況下,隨著OLED市場成長,UDC的銷售成績也會跟著提升。而為了因應更多的材料需求,UDC也提前投入資金進行擴產 。
來源:UDC ,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圖片來源:TrendForce)
集邦科技昨天發佈了關於今年度新iPhone的多項預測分析。部分內容和過去的情報相符 ,像是iPhone預計會發佈三款機型,但只有一款頂級機種會使用OLED,其他二款4.7吋和5.5吋的iPhone則維持使用LCD。也提到了使用OLED的頂級款iPhone將支援臉部辨識以及擴增實境(AR);Home鍵也會整合至螢幕裡,讓螢幕占正面的比例提高至接近2:1。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各界情報都指出OLED版的iPhone會採用類似Samsung Galaxy S7 Edge或Note 7的設計,即使用可撓式OLED面板搭配3D曲面玻璃,進而實現無邊框的視覺效果。但根據集邦科技的情報,由於3D曲面玻璃在生產良率以及掉落測試的表現無法讓Apple滿意,Apple可能改回使用平面的OLED搭配2.5D玻璃,設計語言反而和現行的iPhone相近。
但如果新iPhone改用平面設計搭配2.5D玻璃,則OLED面板的確切尺寸是否還會維持在5.8吋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之前因為需要在側邊做包覆設計,實際面板尺寸必須大於機身正面顯示區域,也因此雖然OLED面板為5.8吋,但手機本身只有5.2吋。如果確定放棄此設計,在不變動原本的機身尺寸設計下,或許OLED面板的尺寸也需要作變動。
而且假設原本Apple向Samsung Display下的訂單是可撓式OLED,由於可撓式OLED和玻璃基板的OLED是在不同的生產線製作,整年度產能的安排和保留必然也是安排在可撓式OLED產線。如果Apple要改成非曲面的OLED螢幕,很有可能還是會以可撓式OLED出貨,只是不刻意做成曲面造型,即類似目前Apple Watch的作法。
消息指出採用OLED螢幕的最頂級版本售價將超過1,000美金,價格不斐;相對的,4.7吋LCD版本的iPhone預期就會採取較平實的訂價。Apple的市場策略很清楚:以頂級款滿足對科技愛好的核心用戶,再以延續過往設計的LCD版本對應不同價格帶,對抗其他品牌價格較低的機種。
雖然新iPhone將在今年下半年才會發佈,但根據集邦科技的分析,今年內新iPhone的生產量就會超過一億支,而其中又以OLED版本的型號占最大宗,比重可能達40%。除了手機導入多項創新為誘因外,新iPhone也可望承接iPhone 6的換機潮,銷售成績預期會非常出色。在新機銷售的貢獻之下,全年iPhone出貨量可望超過2億3000萬台。
來源:TrendForce
(圖片來源:Investors)
十週年版的iPhone將首次採用OLED螢幕可說已是確認的「謠言」,不少人認為Apple的表態採用將促使OLED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快速起飛。設備商Applied Materials也抱持著同樣的看法。
Applied Materials的CEO Gary Dickerson在接受CNBC的節目採訪時表示,受惠於晶片及先進顯示器業務的成長,該公司目前處於前所未見的極佳位置。即使目前的設備訂單力道就已相當強勁,但因為目前OLED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才剛起步,他看好接下來幾年還會有總額20億美金以上的設備訂單。
Dickson認為智慧型手機業界採用OLED螢幕的趨勢才剛開始,未來成長空間還有很大;另外除了智慧型手機以外,其他的行動裝置也都是OLED的潛在市場。
Applied Materials去年在公佈第三季財報時就曾表示來自OLED設備的訂單營收相當出色 。 而IHS最近發佈的預測也相當看好OLED生產設備的市場,估計在2017年會有95億美元的規模。由此可以看出,在各家面板廠商積極投入OLED產能建制的情況下,在真正開始量產獲利之前,設備商將會先嘗到甜頭。
(圖片來源:CTimes)
來源:CNBC , CTimes
(圖片來源:TechWorm)
今年是iPhone推出的十週年,各界也都高度期待被以代號iPhone X稱呼,預期將搭載許多突破性科技的2017年iPhone。根據多方情報指出,Apple將首次在iPhone上搭載OLED螢幕,但可能只限定在高階機種上 ,其他的型號則還是用LCD螢幕。
不過根據韓國媒體最近的報導,Apple在去年向Samsung Display以8兆韓元(約69.6億美金)下訂了1億片OLED面板 後,最近又再以 5兆韓元(約43.5億美金) 追加了6,000萬片OLED面板的訂單。
如果報導屬實,則今年Apple總共下訂了1億6,000萬片的OLED面板。考慮iPhone的年銷售約在2億支的水平,則OLED面板的數量已占了全部的近8成,和先前只有少部分iPhone會使用OLED面板的情報不符。
對Samsung Display來說,身為OLED iPhone面板的獨家供應商,兩次合起來超過110億美金的訂單當然是一大進補,但這也將高度考驗Samsung Display的OLED產能及良率。尤其在Samsung自身也將推出Galaxy S8等使用OLED機種的情況之下,OLED面板供貨必然相當吃緊。
這對其他LCD廠商以及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來說可能都是壞消息。iPhone大部分採用OLED面板,則對iPhone原本的LCD供應商(LG Display、Sharp及JDI)來說自然就代表著訂單的流失,尤其對高度倚重智慧型手機業績的JDI來說可能更是雪上加霜;而在OLED產能有限,又被Apple及Samsung分食大半的情況下,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智慧型手機業者可能也都無法拿到足夠的OLED貨源,可能影響2017年甚至之後的出貨計畫。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曾傳出中國智慧型手機業者計劃籌組聯盟以確保OLED面板產能 。
而以兩筆訂單的金額來計算,平均每片OLED面板約要70元美金,遠高於一般的LCD螢幕。加上其他新科技的導入以及Apple為確保獲利的訂價策略,先前許多媒體報導新一代iPhone訂價可能超過1,000美金,或許並不只是空穴來風的消息。
來源:CNET , Korea Herald
(圖片來源:TechNews)
繼之前在四川和地方政府合作興建多座可撓式OLED量產線後,京東方本月宣佈和合肥市政府達成合成協議,雙方共出資10億人民幣打造OLED電視技術平台,除了進行OLED電視面板的研發外,也可供上下游供應鍊廠商共同合作,儲備量產技術能量。
總計十億人民幣的投資金額中,京東方出資六億人民幣,其他四億將由合肥市政府及其相關組織負責。而除了資金上的補助外,合肥市政府也允諾將會在人才引薦及員工住房等項目提供政策性支持。
京東方之前在合肥就有一條8.5代OLED試量產線,之前創維和京東方發表聲明 合作推出的OLED電視,所使用的面板可能就是在這裡生產,但預計產能非常有限。而此次十億人民幣的投資應仍是研發為主的技術平台擴建,特別像是噴墨印刷製程設備的採購。
關於中國面板廠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可以參考舊文:關於中國AMOLED的「爆投資」
來源:BOE
(圖片來源:TechHive)
隨著OLED市場快速成長,對於OLED材料的需求也跟著增加,包括Merck 和出光 在內的許多材料供應商都因此而擴充產能。最近UDC和Novaled這兩間供應 重要 OLED量產材料的廠商也打算跟進腳步,分別宣佈擴產的計畫。
UDC預計向為其獨家生產材料的供應商PPG Industries投資1500萬美金,使其工廠產能擴充為現在的兩倍,新產能預計在2017年第3季可上線;2013年被三星所併購的Novaled也斥資2000萬歐元,在德國德勒斯登興建新的工廠以及辦公室,另外也會有新的R&D研發空間。
UBI Research去年年中曾對OLED發光材料的市場成長作出樂觀的年均46%成長 的預測,掌握磷光發光專利的UDC自然是最大受益者;而Novaled是目前量產OLED面板中有機層摻雜物的最主要供應商,又屬於三星體系,未來幾年的成長讓人相當看好。
來源:OLED Info 1 , 2
(圖片來源:iphonehacks)
Google專為智慧型手錶開發的作業系統Android Wear推出2.0版本,除了舊機種的升級外,Google還和LG合作,於Android Wear 2.0推出的同時一併推出兩款全新的OLED智慧型手錶,分別是功能較強,外型偏運動風的Watch Sport,以及設計語言較柔和,適合女性用戶的Watch Style。
Watch Sport搭載1.38吋大,解析度為480 x 480(348 ppi)的OLED螢幕;Watch Style的螢幕是較小尺寸的1.2吋,解析度為360 x 360(299 ppi)。相較於競爭對手如Apple Watch的326 ppi,或是去年11月發售的Samsung Gear S3的278 ppi,顯示的品質有同等水平或更加精細。
LG此次推出的兩款智慧型手錶均強調圓型錶面設計,尤其是螢幕較小的Watch Style,和一般較秀氣的女錶擺在一起也不會感到突兀。和LG Display提供給Apple Watch的面板相同,LG的這兩支手錶採用可撓式OLED面板,但相較於Apple Watch的方型錶面,此兩支手錶巧妙地運用了可撓式面板的特性,讓最終成品呈現正圓型的外觀。
(圖片來源:Express)
Watch Sport不需和手機配對,可自行透過LTE / 3G / WIFI 連上網路,也可獨立安裝App運作(Android Wear 2.0的新功能)。Watch Sport有內建NFC晶片,故可以直接使用Andoid Pay付費功能,這些新特色無疑讓Watch Sport成為Android系統裡功能最強的智慧型手錶。另一方面,Watch Style則仍然需和手機配對連線,另外也沒有NFC功能。同時因為搭載Android Wear 2.0,兩支手錶都可以使用去年首次在Google Pixel手機中出現的Google Assistant(個人助理)功能。
Watch Sport和Style 2/10日起於北美上市,分別定價349以及249美金。而除了和Google一同發表的這兩款LG產品外,本月月底的MWC 2017將會有更多運行Android Wear 2.0的新機亮相。
來源:Express , Economic Times
(圖片來源:Trusted Reviews)
LG Display目前正努力興建可撓式OLED的六代線,雖然趕不及2017年的OLED版iPhone面板訂單,但仍有機會在未來爭取加入供應鍊內。另一方面,除了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六代線外, 據傳 LG Display正在評估興建新的OLED十代線,最快今年上半年就會作出決定。
根據報導,評估中的OLED十代線可能會設立在坡州(Paju)的P10廠 ,OLED蒸鍍設備將由韓國設備廠商YAS提供。YAS同時也是目前LG Display在八代OLED線量產電視面板的蒸鍍設備供應商。
YAS提供的八代或十代的OLED蒸鍍設備是所謂的In-Line Type(連續式)生產設備,專門供大型化的OLED電視面板或是OLED照明燈片製作使用。 In-Line Type設備 產能較大,但缺少調整的彈性。 不含有精細金屬遮罩(FMM)製程,對於精度的要求較低。
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面板廠積極搶入的中小尺寸OLED機台,則是使用Cluster Type(枚葉式)生產設備,能夠進行較複雜的生產步驟,並保有調整的彈性空間。此類設備也可整合 精細金屬遮罩,故對於精度的要求極高。但 Cluster Type 能支援的基板尺寸較有限,目前最大的只到1/2六代線,即六代尺寸的玻璃對切後的大小。Cluster Type OLED蒸鍍設備以日廠Canon Tokki最為有名。
LG Display之前約投資了1兆韓元(約8.81億美金)在可撓式OLED六代線上 ,韓媒ETNews估計新的十代線恐怕會耗資3倍,即3 兆韓元(約26.4億美金)的規模。P10廠目前還在興建當中,預計明年第二季完工,而LG Display目前只表示確實有和YAS進行十代線設備的研發,但新廠興建還未有定案,最終會在今年上半年決定 是否投資十代OLED線。
由於LG Display之前並未有過十代線的經驗,據稱也有考慮先在P10廠興建十代的LCD線,再像之前的舊廠一樣轉換為OLED線。但由於LCD和OLED的生產還是有很大差距,而且進入了龐大的十代線尺寸後轉變必然更加困難。如果先建立十代LCD線再作轉換,或許反而會製造更多麻煩。因此估計LG Display最終決定此路線的可能性不高,如果定案要投資應該會直衝十代OLED線。
LG Display會對十代OLED線進行評估,其信心應是來自於現行八代OLED線良率的優異表現。根據消息指出,目前LG Display 55吋HD和UHD OLED面板的生產良率已超過八成,大幅減低營運支出及面板成本。LG Display的OLED電視面板生產部門從去年第二季起已交出正的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成績 ,預計最快明年起營業利潤(Operating Profit)就會轉正。
未來若十代OLED線的產能順利開出,則OLED電視的價格有望大幅下降,更加提升OLED電視的競爭力。而十代OLED線的營運經驗也能為LG Display築起後進挑戰者的競爭門檻。畢竟挑戰十代以上的LCD線, 和挑戰十代以上的OLED線的,其難度應該難以相提並論。
LG Display並沒有十代LCD線,但卻考慮興建十代OLED線,可以看出這間全球LCD面板產能第一的韓廠,已把未來的重心轉移至OLED顯示技術上。
來源: ETNews
(圖片來源:Digitimes)
中國面板廠過去一年對OLED投資的態度相當積極,依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在2020年之前,中國包括京東方、天馬微電子以及華星光電在內的多家面板廠,對OLED的投資金額將達2兆日圓(約新台幣6000億元)之譜。
而Digitime Research進一步地依各廠的規劃產能作了統計。中國OLED的 總 面積產能,預計將從2016年的27萬2千平方公尺,到2018年成長為158.4萬平方公尺,2019年和2020年則分別達446.4萬及786.4萬平方公尺。在這期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31.9%,即每年都是翻倍以上的成長。
2020年預估的中國OLED總產能裡,以投資最為積極的京東方占有最大比例,達35%。天馬微電子以及微信諾分別為17.6%和14.0%,和暉以11.6%排第四。華星光電和信利分別占9.5%和7.8%,柔宇則以4.6%居末。
目前OLED產能以韓國的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為主,兩家韓廠在2016年的產出面積合計約為494.5萬平方公尺,到了2020年預計將擴充至1513萬平方公尺。也就是說,2020年時,韓廠的OLED產能將增加為現今的3倍,而中國的總產能則略高於韓國的50%。
從這驚人的數字,可以看出OLED市場在接下來幾年內快速成長的趨勢,也可感受到中國面板廠於OLED領域急起直追的氣勢。
但即使中國的產能大幅增加,在技術密度上,韓廠應仍是穩居領先。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統計,2020年韓廠的總產能中,將有超過70%是可撓式的OLED,韓廠可據此和中國的龐大產能作出區格,進而續占金字塔端的高價市場。
相較於中國以及韓國面板廠,台廠對OLED的投資就較為保守和低調。撇開韓廠先不談,有些人覺得中國的威脅並不如想像中大,因為規劃的產能,最後實際能有多少良率和產出,其實是個很大的問號。但如果企業把未來寄託在對手公司的失敗,似乎也不是很妥當的策略。
中國業者確實最後很有可能為自己錯誤的龐大投資給拖累,但要是最後真的能如預期量產,台灣業者是否有對應的劇本?又或者即使良率真的有問題,但只要能擠出30%、20%或10%的總產能,倒到市場上也是相當可觀的量。而且這中間還存在著「政府補貼」這個市場外的不確定因素,中國業者如果能承受著成本以下的價格出貨, 屆時台灣業者又打算如何因應呢?
台廠目前或許有著領先的技術優勢,但中國挾著資金優勢而來的威脅實不容小覷。龜兔賽跑的故事中,兔子跑得飛快,但因為中途停下來而終究被烏龜給追過。面對中國面板業者在OLED領域的瘋狂進擊,台廠仍需謹慎戒備,畢竟這次來的,將是一支超級有錢的紅色烏龜。
來源:Digitimes Research
(圖片來源:Konica Minolta)
Konica Minolta以及Pioneer正在商談合併雙方OLED照明業務,預計在今年春季會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雙方出資比例各為50%。新公司的業務重心將會放在車用照明市場。
雙方會切割出各自的OLED事業群合併,包括生產工廠也會轉移到新公司。Konica Minolta在山梨縣有OLED照明生產工廠,Pioneer的工廠則位於山形縣。
Konica Minolta有OLED材料研發的實力和專利,走全磷光白光路線的Konica Minolta在效率上的表現相當出色,也有生產可撓式OLED燈片的能力;另一方面,Konica Minolta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卷對卷方式(Roll-to-roll)量產的OLED廠商。工廠規劃於2014年起開始運轉,最大月產能為1百萬照明燈片產品(非基板玻璃),但目前實際的生產情況未知。過去兩年Konica Minolta都有和日本九州的豪斯登堡遊樂園合作,在樂園內展示了5000朵的OLED鬱金香(由約15,000片Konica Minolta的可撓式OLED燈片Tulip組成)。
(圖片來源:Konica Minolta)
VIDEO
而Pioneer除了有自己生產OLED照明之外,Pioneer對車用市場的了解和業務也將有助於新公司在車用照明市場的推廣。
目前雙方OLED照明業務的銷售額每年約只有數十億日圓,新公司的「中程」目標是希望能達到250億日圓。Konica Minolta寄望能透過和Pionner的合作提升競爭力,以對抗如韓國LG等在OLED照明上積極投資的對手。Pioneer則希望此次合併能加速原先公司在車用OLED照明上的推廣進度。
Pioneer先前也有和Mitsubishi Chemical以55出資的方式成立MC Pioneer OLED Lighting(MPOL),業務同樣是銷售OLED照明。和Konica Minolta的合作會否影響到MPOL,值得觀察。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圖片來源:Gamarena)
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中,iOS系統由Apple獨占,Android系統則以Samsung最受歡迎。而Google去年推出了首款自主設計的代表性手機Google Pixel後,也同樣受到市場重視,並視為Android的頂級示範機種。2017年這三台重量級的旗艦機必然會各自端出獨門技術,但有一個特色很可能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採用OLED作為面板顯示技術。
根據Displaymate網站的預測,Samsung預計今年3/4月發佈的新旗艦機Galaxy S8,很可能會揚棄過去推出雙機種的方式(標準版及Edge曲面版),改成和Note 7一樣,只發售一款曲面設計的機型。而且Galaxy S8在設計上可能採用近似全螢幕包覆的概念,即將原先Edge曲面設計的左右包覆並往機身上下延伸,追求正面幾乎全部是螢幕的無邊框設計。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包括聽筒喇叭、亮度感測、Home鍵或指紋辨識等功能可能都必須要整合進螢幕內,但前鏡頭可能還是難以變動位置。
Galaxy S7的螢幕解析度是2560 x 1440,螢幕長寬比則為1.78。如果螢幕幾乎和機身尺寸類似,即代表螢幕長寬比會接近2:1,因此解析度也會跟著調整。Displaymate推測2880 x 1440或是3840 x 1920 甚至是更誇張的4320 x 2160都有可能。
iPhone 8在外型設計上可能和S8類似往提高占屏比的方向發展,故螢幕長寬比也會接近2。但對照iPhone過去發展的歷史,應該不會像Galaxy系列一樣注重在解析度及ppi的提升上。目前iPhone系列最高的ppi為iPhone 7 plus的401 ppi(1920 x 1080),預計新版OLED iPhone應該也不至於提升太多。因此,iPhone 8的OLED面板可能的解析度可能是2160 x 1080或是2880 x 1440左右,而面板尺寸之前曾有報導可能約5.8吋 (機身維持5.5吋左右,螢幕延伸包覆)。
Google Pixel手機在一代上市時就搭載OLED螢幕,而Google主導的行動平台VR-Daydream,其螢幕規格也是依OLED的特性去制訂,因此Pixel的後續機維持OLED面板應是合理的推測。據傳和Galaxy S8和iPhone 8不同,新的Pixel 2雖然使用OLED面板,但仍會維持平面設計(如Galaxy S7或Pixel 1代)。至於螢幕解析度因此也應該和常見的16:9類似,例如一代的1920 x 1080或2560 x 1440。
Galaxy S7的OLED面板是Adobe RGB色域標準,到了Note 7時則已提升至符合DCI-P3色域。而iPhone 7也強調DCI-P3色域的相容性。故2017年這三款旗艦機的OLED面板應該都會全面支援DCI-P3色系。
由於三款機種雖然外形設計上有所不同,但其面板供應商都是Samsung Display,屆時觀察同樣來源的面板,在不同的品牌廠商手上所調校出的表現,相信會是一個很有趣的比較。
來源:Displaymate
(圖片來源:日テレNEWS24)
先前我們介紹了Japan Display新推出的可撓曲LCD技術-Full Active Flex ,但當時只有靜態照片。透過新聞報導的影片中可以看到,這個號稱可彎曲的LCD技術,其背光源似乎還無法彎曲,兩者是分開的。影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背光源和可彎曲的LCD面板是分開的,而且前者看來只像是一般的平面背光源沒有兩樣。雖然整片面板號稱只有0.2 mm厚,但那是在不包括背光源的情況之下。
VIDEO
如果JDI沒有辦法把背光源也整合到整體可撓曲的面板當中,那身為非自發光技術的LCD就沒辦法真正作為商品應用。如何實現可撓曲的背光,同時在形變的同時不影響整片面板的亮度均勻程度,相信會是JDI接下來要努力克服的議題,或許這也是JDI會把量產時程訂在2018年的原因。
來源:日テレNEWS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