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Monoist)
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CeBIT(德語:Centrum für Büroautomation, Informationstechnologie und Telekommunikation)展覽會上,難得公開參展的JOLED一口氣展出了多種該公司研發製作的印刷式OLED面板原型。其中包括4K UHD OLED面板以及可撓式的OLED,展示JOLED在製作印刷式OLED上的技術實力。
現場展出兩款解析度達4K UHD的面板,尺寸分別是21.6吋(204 ppi)和19.3吋( 229 ppi)。由於JOLED鎖定的市場是介在10~30吋大小之間的中型面板,故這兩個尺寸對JOLED來說已是相當大型的產品線。兩款產品的色域顯示皆為130% sRGB(u' v'),較常見的NTSC色域約莫是115%的 sRGB(u' v') ,故可推測JOLED的面板顏色飽和度應該不差,但可能受限於濕式印刷發光材料的光色選擇有限,故雖然顏色飽和,但卻未必符和顯示器標準常用的紅、綠、藍色標準,故僅以總和面積大小表示。
(圖片來源:Monoist)
JOLED在2016年就曾宣示過製作出19.3吋和12.2吋的4K OLED ,此次在CeBIT上則是正式公開展示。JOLED表示此面板的應用市場包括醫療應用以及個人使用的高品質顯示器。
而除了高解析度OLED面板外,JOLED還首次展出了可撓式的印刷式OLED。展場上展示了12.2吋,有著FHD解析度的可撓式OLED(180 ppi)。由於沒有標註詳細規格,關於基板材質選擇等資訊則尚未可知。但從展示照片上來看,其彎曲曲度並不是很大,有可能是採用非塑膠基板(如可撓曲玻璃)。
(圖片來源:Monoist)
另外JOLED還分別展出可供車用導航應用,以及反應速度小於0.1 ms適合遊戲用途的12.2吋FHD面板,其顯示色域也同樣是130% sRGB(u' v') 。
(圖片來源:Monoist)
JOLED是在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下,結合Sony、Panasonic及Japan Display Inc(JDI)之OLED技術的OLED研發/生產公司JOLED,目標是用運獨特的印刷式製程生產平板/筆電大小,約10-30吋左右的中型面板。雖然包括中國面板廠在內的許多廠商也有投入印刷式OLED製程,但多半瞄準的是電視應用的大型化面板,至於手機等小尺寸應用還是使用真空蒸鍍製程。從這點看來,JOLED可說是瞄準了一個較為微妙的夾縫市場。
JOLED最初的目標是要在2018年量產 , 但在JDI收購其50%的股權後,在最近一期的資金運用計畫揭露中,印刷式OLED製程的量產目標已被改成2019年 。
來源:Monoist , Silicon Investor
(圖片來源:ithome)
隨著高階手機紛紛開始採用可撓式AMOLED面板,市場對於可撓式AMOLED面板的需求也逐步上升。根據IHS Markit的分析,2017年可撓式AMOLED面板的產值將較2016成長150%。2017年Q3可撓式AMOLED面板的銷售金額會達到32億美金,正式超越玻璃基板硬式AMOLED面板的30億美金。除了市場的快速成長外,前者的單價較高也是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IHS Markit)
近幾年AMOLED面板在智慧型手機等移動裝置市場上有很好的表現,已漸漸比下LCD面板成為首選。隨著技術不斷進步,AMOLED開始往軟性的可撓式應用發展,試著和其他顯示技術拉開差距。而使用可撓式面板設計的高階手機在市場上受到熱烈迴響,更進一步推動可撓式AMOLED面板的發展。
目前看來,雖然硬式AMOLED已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站穩了腳步,但很快的又會再被可撓式AMOLED給擠下。未來的發展 可能 會是最高階的市場使用可撓式AMOLED,伴隨著無邊框或其他更進一步的造型/功能設計,而硬式AMOLED則主宰中至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尤其在中國投入的大量AMOLED產能開出後,硬式AMOLED面板價格的降低更會促成此一情勢。而除此之外,留給LCD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空間就不多了,至少較低品質的LCD可能會被迫退出市場,只剩下少量LTPS LCD的需求。
中國這一二年大力投入AMOLED的產能建置,但在產能還沒開出前,硬式AMOLED的價格已開始下滑,或許這也是給產業的一個警訊。如果中國的產能順利開出,硬式AMOLED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價格競爭的紅海,未來或許只有可撓式AMOLED能保有足夠高的毛利和競爭優勢。而且目前可撓式AMOLED還沒真正展現其功能上的區別,多半只是強調重量減輕以及螢幕邊緣彎曲等設計,若可折疊式面板等真正具差異化的應用能量產 上市 ,則可撓式AMOLED將能更加確立其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並進一步打壓硬式AMOLED的市場發展。
來源:IHS Markit
(圖片來源:Korea Hearld)
雖然在今年的MWC大會上Samsung沒有宣佈其2017年的旗艦機S8,但根據Korea Hearld的報導,Samsung在會場有準備一間私密的展示室,並邀請少數受邀者進入參觀。
Sausmng一共展示了Force Touch、無偏光片OLED面板,高像素密度VR面板(1200 ppi)和低藍害OLED面板技術,這些技術都還沒進入量產,預計在1-2年後上市販售。
圓偏光片(Circular Polarizer)對OLED面板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由於OLED結構中有金屬電極,因此會反射外界入射光,造成對比下降以及戶外使用時的品質下滑。這一問題可透過加上一片圓偏光片解決,但除了製造成本增加外,圓偏光片也會吸收超過一半的面板發光強度,使得功耗變成兩倍以上。另外,由於圓偏光片的硬度和厚度的物理特性,會使得可折疊等進一步的可撓式應用難以實現。因此,如何減薄甚至去除OLED面板中的圓偏光片,一直是個極具價值的研究課題。
報導中並沒有說明Samsung所謂的「無偏光片」OLED面板是如何達成的,過去SONY和AUO都曾透過濾光片加上光學設計來替代偏光片,或許Samsung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實現;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如果此面板是設計用來應用在如VR頭盔等封閉式,不需考慮外界光反射的裝置時,那直接移除偏光片也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若是如此,那麼所謂的「無偏光片」OLED就不是那麼特別的技術。
一同展出的還有高ppi的VR OLED面板和低藍害OLED面板。前者的像素密度達1200 ppi,並預計量產時可提升至1500 ppi,這對提升VR顯示品質 必然會有很大的幫助 。Samsung目前量產品中像素密度最高的為Galaxy S7的577 ppi,另外在2016年5月時則展示過806 ppi的原型品 。如果Samsung Display能突破1000 ppi大關,則代表其在FMM製造工藝上又有突破,或者是引入了更激進的子像素演算法(Sub-pixel rendering),前者的問題在於成本和良率,後者則可能會犠牲顯示品質。
低藍害OLED同樣在2016年5月有過展示 ,從報導中看到的技術內容和去年5月的展品並沒有太大分別,但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顯示器對眼睛的潛在危害後,強調健康的顯示器有可能變成未來重要的行銷特色。
來源:Korea Herald
(圖片來源:Merck)
目前韓國兩大OLED生產商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在製作可撓式OLED及其他OLED面板時,許多重要的有機材料仍然要仰賴進口。例如雖然大部分的TFT製程所需的材料都已國產化,但目前用來當作可撓式基板的聚醯亞胺(Polyimide;PI)仍是向日商Ube Industries 購買。
而蒸鍍段的OLED元件裡,對非韓國廠商的倚賴度更高。像是關鍵的發光材料,藍色螢光 材料主要由日本出光興業(Idemitsu)供應 ,而綠色和紅色等磷光材料,則是由美國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持有關鍵專利。其他諸如主發光體、傳輸層或注入層材料,也有許多非韓國本土的供應商,像是美國的Dow. Chemical和德國的Merck等。
由於Samsung和LG集團內都有自己的化學材料公司,Digitimes Research觀察認為未來兩家面板廠會透過併購、出資等方式,朝提升OLED蒸鍍材料自製比例的方向發展。
以Samsung為例,Samsung除了在2015年併入Samsung SDI的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外,也購併德國OLED材料廠商Novaled,進一步掌握傳輸層和注入層的材料和專利。另外Samsung也有投資日商保土谷化學(Hodogaya Chemical)的子公司SFC(Sun Fine Chem),進而擴大有機材料版圖。
OLED蒸鍍材料對OLED面板的影響極為重大,無論是效率和功耗表現,或者是光色和使用壽命等,都和材料本身的好壞有最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即使在製作端掌握了一樣的設備和技術,隨著使用材料的不同,最後的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韓廠目前在OLED的優勢除了在製造端的Know-hwo外,未來也可能透過對關鍵有機材料的掌握來製造競爭優勢,像是壟斷關鍵材料或是於特定期間內綁定新型號材料的使用權等。對於後進競爭者,尤其是在材料研發實力上較弱的中國和台灣業者來說,很可能是較為吃虧的地方。
來源:Digitimes Research
(圖片來源:9to5mac)
根據Digitimes的報導,2017-2018年三星和蘋果兩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將包下70%的全年OLED手機面板產能,其中蘋果占14%而三星占56%,而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勢必將面臨手機OLED面板缺貨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手機OLED面板幾乎由Samsung Display獨家生產,也因此,三星自家品牌得以確保最優先的供貨。另一方面,蘋果和三星已簽訂供貨協議,這也代表蘋果同樣會是三星優先出貨的客戶。在智慧型手機兩大廠牌的需求之下,Samsung Display有限的產能便難以滿足其他廠商,尤其是來自中國客戶的需求。
在過去幾年,中國市場消費者對OLED面板的偏好促進了部分品牌的快速成長,而在廣告宣傳的教育之下,OLED面板已變成高畫質螢幕的象徵,這也讓中國廠商陷入困局:消費者想買OLED手機,但卻沒有足夠的面板零件可出貨;一但使用非OLED螢幕,又使得新品在畫質印象和設計上陷入不利地位。
根據了解,OPPO和VIVIO這兩家大力採用OLED面板的中國廠商,由於已提前和Samsung Display簽訂供貨合約,預計仍可以拿到13%和10%的OLED總產能。這或許也是因為這兩家品牌的總出貨量還不致於威脅到三星,或者量能未大到難以應付的原因。但像華為這樣的巨人品牌,可能就只有華為自己全年出貨量8%的手機能用得上OLED面板,這對其旗艦手機的銷量會是致命性地打擊。像華為近期推出的Mate 9 Pro,市場傳言缺貨就是因為Samsung Display供應OLED面板數量不足所導致。
過去也有其他中國廠商採用本土廠商,或是LG Display的OLED面板,但在供貨穩定度以及面板品質上仍難以和Samsung Display匹敵。由於Samsung Display在手機OLED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短期內難以被憾動,預期在2019年之前,手機OLED面板缺貨的問題難以被疏解。同樣積極爭取蘋果OLED訂單的LG Display,預計最快在2018年有機會開出產能;而中國投資OLED生產最積極的京東方,則可能要到2020年後才有機會加入戰局。
來源:Digitimes
(圖片來源:arstechnica)
於日內瓦車展上,Volkswagen發表了基於集團內自動駕駛技術的概念車-Sedric。Sedric和其他目前正火紅的自動駕駛車輛的差別在於,Sedric是符合自動駕駛分級中最高水平5級的車種,也就是說,是完全不需要駕駛者坐在駕駛座上的。從發表會上也可看出,Sedric並沒有所謂駕駛座的設計,車內僅有面對面的兩組座位供乘客使用。
在Volkswagen的願景裡,未來人們只需要按個按鈕,便能呼喚車輛至附近(Volkswagen旗下有自己的叫車服務軟體公司)。整體概念近似於自用的無人計程車,而這個點子在之前的同集團發表的電動概念車 I.D. 中也有提及過。
由於使用者不需費心在操縱車輛上,在移動的過程中,車輛本身其實就像是辦公室或居家空間的延伸。為了提供資訊化的介面,Sedric把擋風玻璃和透明OLED顯示器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據此指示車輛目的地或行走路線,也可以提供通訊、資訊傳遞或是擴增實境的顯示用途。另外雖然沒有特別註明,但車身內部以及車身外側的似乎也是使用OLED照明技術。
Sedric並沒有明確的上市時程,相較於真的會問世的產品,Sedric或許更像是個概念的展示。
VIDEO
來源:autoblog , arstechnica
(圖片來源:Pocket-lint)
韓國媒體The Bell 6日報導,包括三星電機 (SEMCO,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在內的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軟性印刷電路板)廠商,近期將計畫展開擴產以滿足未來OLED版iPhone的需求。
由於曲面以及未來可撓式OLED面板的採用,可彎折的FPCB變成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傳言Apple近期正評估FPCB供應商,預計會由三星電機、Interflex以及BH三間韓廠拿下全部訂單,但詳細的分配比例會最快要到4月至5月之間才會定案。
因為目前FPCB的產能並不足以滿足Apple的龐大需求,FPCB廠商紛紛設定擴產的計畫。三星電機預計會在下半年投資1000億韓元 (約8650萬美金)以增加其越南廠的產能,而Interflex也正評估接近金額的擴充計畫,同樣計畫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進行。而BH則是在去年年底甫完成其越南工廠的擴產。
也就是說,除了OLED面板的供給是目前iPhone還無法全面使用OLED的瓶頸外,週邊像是FPCB等關鍵零組件的供給能量同樣是重要因素,畢竟iPhone的出貨量對任何一個環節來說都是極為龐大的需求數目。
根據該篇報導,今年將會有40%的iPhone使用OLED面板,2018年這個比例將翻倍為80%,並在2019年全面採用OLED面板為顯示螢幕。而由於OLED版iPhone的定價預期將會相當昴貴,Apple傳言也會同時推出目前LCD iPhone的升級版本,可能以iPhone 7s及iPhone 7s plus命名(相較於OLED版的iPhone 8)。
來源:The Bell(韓文) , Patently Apple , Pocket-lint
(圖片來源:Market Wired)
OLED噴墨設備商Kateeva本週宣佈在其原先的廠房旁,再增加了75,000平方英呎大(約為2107坪)的廠房空間,主要用以製造新設備,這讓Kateeva的廠房面積來到150,000平方英呎大。在擴建了製造廠區後,Kateeva將可應付更多湧入的訂單需求。
Kateeva的核心技術為大尺寸的噴墨設備,最初的開發重心在於濕式OLED製作,但目前的主力產品為利用噴墨設備實現的薄膜封裝技術。由於OLED目前的投資熱潮正旺,其中可撓式OLED更被視為下一世代的重點技術,也讓Kateeva的該項技術受到高度注目以及旺盛的訂單需求。另一方面,目前許多面板廠仍然把噴墨濕式OLED製作視為未來大面積OLED電視的最佳方案,故未來Kateeva也很有機會打進此一市場。
Kateeva去年五月完成了新一輪的募資 (Series-E),募資總額達8800萬美金,比起前一次的3800萬美金多出一倍多。其中資金來源清一色來自中國,也可看出中國資金對於OLED的高度重視。
來源:Market Wired
TADF為近期OLED材料中一個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主題,無論是學界或業界都可看到投入的研究能量。 研發藍光TADF材料的廠商CYNORA,宣布將在今年的9月7號於德國法蘭克福,舉辦首次完全以TADF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 - the International TADF Symposium 。 會中預計討論TADF包括從材料合成到應用在內的各項主題,並邀請包括LG Display以及Samsung Display代表在內的講者發表演說,有興趣者可以到會議官網(https://www.tadf-symposium.com/)查詢更多資訊。
來源 : 會議官網
( 圖片來源:androidauthority)
根據集邦科技的預測,由於Apple及其他重要手機品牌的力推,2017年AMOLED面板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將從2016年的23.8%上升至27.7%。在此同時,LTPS LCD的出貨量也被看好有所斬獲,兩者的成長將使得原本市場主流的a-Si LCD占有率下滑。集邦科技估計LTPS LCD的市占會由2016年的31.5%提升至2017年的34.8%,而a-Si LCD 2017年 在智慧型手機 的比重則會下滑到37.4%。
妨礙AMOLED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供給嚴重不足。2017年可能只有Apple和Samsung兩個品牌能有穩定的AMOLED面板供給,其他廠商則必須面對供貨不足的問題。也由於市場明顯的供不應求,AMOLED面板的價格預計將沿續去年後半開始的漲勢,並持續到今年整年結束。另一方面,雖然LTPS LCD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占也預計會成長,但由於LTPS LCD的供貨量同樣大幅增加, 價格 反而預期會在今年第二季開始走跌。
如果此預測為真,則目前獨占中小尺寸AMOLED 90%以上供給的Samsung Display自然是最大獲利者,其他競爭者最快也要1-2年後才有機會成功量產。相反地,以LTPS LCD為主力產品的廠商,一方面LCD市場被AMOLED蠶食,同時競爭者的產能又持續開出自相擠壓,自然就得面對較嚴峻的競爭壓力。
不過換個角度想,即使市場就擺在那,也得要有本事賺才行。AMOLED生產的難度極高,Samsung Display在量產上所掌握的Know-how,絕對不是重金投入就能追趕得上的。如果沒能體認到這點,後進的廠商在真正量產出貨之前,可能就會被資金壓力給逼得喘不過氣來。
來源:CTimes
(圖片來源:CYNORA)
根據OLED Net的報導,最近即將在韓國舉辦的OLED Korea Conference研討會上,業務重心放在藍光TADF 材料開發的CYNORA,將會在會議上報告該公司最近的研發成果-外部量子效率達24%的天藍色TADF材料。
CYNORA由Novaled延攬的CMO(Chief Marketing Officer) Dr. Andreas Haldi 會在會議上介紹此一新材料,除了有24% EQE的高效率外,此材料也在材料壽命上,即TADF目前商用化的最大瓶頸上有所突破,LT80(即亮度衰退至原始亮度的80%的時間)可達1000小時。雖然並未透露實際量測條件,但CYNORA表示元件效率和壽命都是在顯示器用途的亮度規格下所量測(也許是1000 nits)。
目前商用化的OLED發光材料裡,紅光和綠光是使用磷光材料,藍光則是使用效率較低但壽命和光色較佳的螢光材料。如果透過TADF機制發光的藍色材料能滿足商用的壽命和光色規格,則理論上效率為螢光藍色材料4倍的TADF藍光材料將可大幅改善面板功耗,讓OLED面板更為省電。
除了CYNORA外,日本的Kyulux也大張旗股地在開發TADF材料,CYNORA希望今年年底前能推出量產材料,Kyulux則是把目標訂在2018年。
來源:OLE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