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LG Display將出貨可撓式OLED給LG及小米

(圖片來源:Miui)

根據韓國媒體The Investor的報導,LG Display將提供和三星Galaxy曲面版本類似的雙曲可撓式OLED面板,給集團品牌LG和中國智慧型品牌小米,預計今年上半年內就會開始出貨。這些可撓式OLED面板會分別運用在LG的V系列以及小米的Note系列手機,並在2017的下半年問世。

事實上LG Display並不是首次供應可撓式OLED面板給小米,去年小米的重點機種小米Note 2就是使用LG Display的可撓式OLED面板,並採用和Samsung手機相近的雙曲面設計語言。但該批LG Display的OLED品質評價並不理想,而且供貨數量有限,產能不足讓小米Note 2始終處於缺貨狀態,更被譏為最快斷貨的旗艦手機。

LG Display目前只有一條4.5代線可生產可撓式OLED面板,而其中一部分的產能需用來生產獨家供應Apple Watch的OLED面板,故可用來生產智慧型手機面板並供貨的產能確實有限。但LG Display新投資的六代可撓式OLED生產線E5預計今年下半年即可量產,月產能為7,500片;明年則還有另一條月產能15,000片的E6要投產,這兩座新工廠的投入讓LG Display有更充足的產能供應市場可撓式OLED面板。

除了LG和小米之外,LG Display據傳也有和其他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商接觸,如果再計入先前Google有意投資以及Apple有意邀請LG Display加入供貨競標的傳聞,LG Display目前在中小尺寸的可撓式OLED的市場前景相當看好,就看他們能不能端出品質夠好,且良率足以獲利的生產水準。

來源:The Investor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LG Display可能在六月決定是否參與iPhone OLED供貨

(圖片來源:Reuters)

一位LG Display的高層向Korea Business透露,Apple已正式要求LG Display參與未來iPhone OLED面板供貨的競價。Apple會向LG Display提出此要求,應該是因為Apple基於一貫的多供應商政策,不願意讓重要的面板零組件完全由Samsung Display一家獨力供應。除了在價格上不易進行談判外,也會讓自己曝露在零件受制於人的風險之中。也因此,同樣具有OLED量產經驗,且過去和Apple有良好合作關係的LG Display便成為Apple寄予厚望的對象。

但雖然Apple大單找上門來,但LG Display並沒有因此被衝昏頭。相反地,LG Display可能要到六月的董事會討論之後,才會決定是否要投標,或至少決定是否「現在」就要投標新的iPhone OLED面板的訂單。

LG Display會持如此保守的態度,主要還是因為LG Display在中小尺寸以及可撓式OLED面板的量產經驗有限。第一是成品未必能符合Apple嚴格的品質要求(和Samsung Display一同供貨意味著品質必須和Samsung Display相當),第二則是怕即使通過標準,但良率不佳導致根本無法交出足夠數目的面板,或者是大量報廢不良品造成賣越多賠越多的窘境。因此,LG Display必須先衡量自身的產能、技術進度以及Apple的規格和數量要求,才能決定是否投入供貨。

此外,額外的龐大投資也是讓LG Display可能卻步的原因之一。如果要滿足Apple對於產能以及可撓式面板的要求,LG Display很有可能需要再做額外的投資,而對於六代線的可撓式OLED產線來說,其需要的投資金額將比硬式OLED要高出許多。LG Display目前同時在投資六代的可撓式OLED以及八代的OLED電視產線,而另外也傳出有投資五代OLED照明產線的計劃,多頭燒的情況下,資金吃緊可想而知。因此,如果為了要接Apple單而必須額外追加大幅增加風險的投資,LG Display很可能就需要多加考慮。

當然,吃下Apple這個大客戶的訂單必定是LG Display在中小尺寸OLED投資的最大目標,但時間點未必要急著在明年。如果能先透過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的練兵,未來再接Apple訂單會更有把握。而且接下來幾年市場預計對於中小尺寸OLED面板都是供不應求,LG Display其實真的不是非Apple不可,只要能出貨,自然會有來自中國的大把廠商等著買單,沒有必要冒著虧錢的風險去吃毒蘋果。

LG Display在龜尾投資的6代可撓式OLED產線E5廠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初始的月產能為7,500片,如果能順利出貨且品質良好,將可提供其他廠商中小尺寸OLED面板在Samsung Display以外的第二選擇。

來源:Business Korea , BGR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傳Google有意投資LG Display 8.8億美金以確保OLED面板供應

(圖片來源:Forbes)

根據韓國媒體ETNews的報導,Google有意對LG Display投資一兆韓元(約8.8億美金),以提升LG Display在可撓式OLED量產產能,進而確保Google能拿到足夠的可撓式OLED面板。關於此報導,Google方面不予回應,而LG Display則表示確實有多宗對LG Display量產有投資意願的提案,但不願具名是那些廠商,也不評論進度和成交可能性。

Google在去年推出自主設計的Android Pixel後受到諸多好評,但由於受限於零組件供應問題,使得手機長期處於缺貨狀態。為了在接下來的後續旗艦機上(Pixel 2?)改善此一問題,確保足夠的OLED面板貨源便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Samsung今年推出的Galaxy S8完全捨棄硬式OLED的型號,全部都使用可撓式OLED面板來實現曲面螢幕的無邊框體驗;而傳聞中的Apple OLED版iPhone很有可能也是採用可撓式OLED面板和相近設計,在兩大智慧型手機廠商都有志一同推出無邊框設計的情況下,如果新的Pixel還是維持一代的硬式OLED面板,則邊框的寬度必然會成為致命缺點,這當然也會是希望能把自主手機打造成Android旗艦示範機的Google希望能避免的事。

但Samsung Display今年甚至明年的產能目前看來都已被Samsung和Apple給包下,Google想要可撓式OLED面板,只能找同樣有可撓式OLED量產能力的老二LG Display下手。

這並不是第一次傳出Google和LG Display可能合作的消息,去年底就曾有傳聞指出Google、Apple和Microsoft有意共同開發可撓式OLED;而根據不具名的消息來源指出,Google和LG Display過去兩年一直都有關於對於OLED生產投資的討論,但最近Google的態度變得更為積極。

目前OLED仍處在蓬勃發展的上升趨勢中,即使Samsung Display已經在中小尺寸OLED穩居第一,但排老二的LG Display仍然是許多人樂於投資和拉攏的對象。也就是說,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只要能端得出OLED技術實力,市場和投資者應該都是樂觀其成,就看有沒有韓廠以外的廠商能順利甩開其他競爭者,擠入領先者集團之中。

別忘了,在一個產業邁入成熟期後,通常只容得下三家廠商,而其中,排第一的老大可以吃肉(穩定獲利),排第二的只能喝湯(勉強小賺),老三就只能撿老大老二吃剩的填肚子了(賺賠看景氣)。

而目前市場上眾多對OLED有興趣的廠商中,最後那些能成為OLED的前三名呢?或許這是一個所有參賽者都該拿來問自己的問題;又或者,如果沒有想成為前三的打算,與其淌這趟混水,或許現在該想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公司不做OLED的替代選項是什麼?

問對問題有時比任何努力和決心都更重要。

來源:ETNews , Reuters , Digital Trends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LG Display希望2020年時營收超過50%來自OLED貢獻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隨著中國面板廠的LCD產能即將陸續開出,韓廠撤出LCD轉進OLED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

OLED中小尺寸面板的領導廠商Samsung Display據稱已拿到Apple為新版iPhone所下的OLED面板訂單,在未來智慧型手機對於可撓式OLED手機面板的強烈需求作支撐下,Samsung Display可說是十分積極地投入OLED產能的擴建

而另一家在OLED技術上長期投入的韓廠LG Display,除了自家領先的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外,也加緊投入中小尺寸和可撓式OLED面板。而且LG Display和Samsung Display一樣,並不僅是單純地兩邊壓寶,而是有意為之地轉向OLED面板生產,甚至預計要成為公司未來的主要業務。

根據上月LG Display CTO Kang, In Byung在日本舉辦的Finetech會議中Keynote演講的內容,LG Display目標在2020年,公司的營收有50%以上來自OLED面板的銷售。為了達成這個目標,2020年時,LG Display的大尺寸OLED面板產能會是目前的6倍,而可撓式OLED面板更將提升為現在的14倍。

(圖片來源:OLED NET)

LG Display目前同步在進行8代的大尺寸OLED面板以及6代的可撓式OLED面板新廠建設,未來幾年OLED的新產能會陸續開出。而根據Kang的說法,該公司在OLED生產技術上也有很不錯的進展,過去LCD花了10年才讓生產良率突破8成,而大尺寸OLED面板只花了2年就達到此目標。

LG Display過去主要以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為主,未來轉入中小尺寸以及可撓式OLED生產,遇到的困難和考驗未必和過去相似,因此,LG Display後續的良率以及產能開出能否如預期般順利,其實還有待觀察。

雖然巨額的投資必然會伴隨著高度的風險,但至少可以看出LG Display和Samsung Display對未來2-3年的公司目標設定的相當明確,透過長期佈局和策略規劃,去爭取大幅領先的優勢。台廠在這方面則多半更像是且戰且走,或是在可確定短期內產業的情況後才去做對應地投資,雖然風險較小,但收到的回報也是有限,更有在面對遊戲規則劇烈轉變時無從反應的隱憂在。

就像台廠常常會以自身設備攤提已降至很低,來強調面對中國新增產能的優勢。但若未來OLED成為市場主流,而當台廠想要投入時,又何嘗不是面對韓廠或甚至中國廠商已提前攤提的折舊優勢呢?Fast-follower的策略其實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圖片來源:anecdote)

來源:OLED NET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Samsung Display今年資本支出將達89.4億美金,全數用於AMOLED生產相關投資

(圖片來源:yahoo)

Samsung Display 2017的資本支出將達到89.4億美金,繼2016年的87.6億美金後再創新高。從2012-2015年之間,該公司的資本支出均介在35.8至44.7億美金之間,也就是說,過去兩年Samsung Display的投資金額大幅提升為過去的兩倍左右。

決策背後的驅動力量是來自於市場對於AMOLED面板,尤其是軟性AMOLED面板的迫切需求。由於Samsung Display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有能力大規模量產軟性AMOLED的廠商,Samsung Display一方面透過投資來增加產能獲利,另一方面也拉開和後進者的距離。

2017年的巨額投資中,其中約26.8億美金會用於把現存的LCD7代線L7-1廠改造成6代的軟性AMOLED產線。L7-1廠轉後預計的月產能為30,000片,最快在2017年Q4可投入實際量產。而Samsung Display還有計畫透過額外追加投資,讓該產線的月產能在2018年年底之前提升至45,000片。

而除了L7-1廠的改造投資外,Samsung Display其他的投資計畫則包括了改造其他LCD產線用於軟性AMOLED生產,擴建現行的軟性AMOLED產線A3廠,以及投資興建越南的AMOLED後段模組工廠。

目前市場對於軟性AMOLED面板的需求十分強烈,除了傳聞中Apple計畫用於新款iPhone的8000萬片軟性AMOLED訂單外,Samsung 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旗艦機種Galaxy S8也全系列採用軟性AMOLED面板,而不像過去硬式AMOLED和軟性AMOLED各出一款的行銷策略。再加上中國手機廠商的大量訂單需求,從今年起,手機市場對於軟性AMOLED的猛烈追求可說是顯而易見。而在這樣的趨勢下,Samsung Display自然敢於大幅投資在技術領先的獨門商品之上。

(圖片來源:Forbes)

除了Samsung Display之外,過去專注在大尺寸OLED面板的另一間韓廠LG Display,也開始要在中小尺寸的軟性AMOLED領域上急起直追,但各界預估LG Display最快也要到2017-2018年才有機會出貨。至於近來投資案紛陳的中國面板廠,即使是對軟性AMOLED投資最力的京東方,最快可能也要到2019或2020年才有機會加入戰局

目前看起來軟性AMOLED主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態勢越來越明顯,AMOLED未來很可能挾著其在移動裝置產品上的成功,以一體化體驗為訴求開始往中大尺寸發展,再加上還有LG Display和中國廠商如京東方和華星等持續耕耘大型OLED面板,如不早點決定發展方針,未來台廠所能發揮和經營的市場恐怕將越來越有限。

台廠由於營收來源偏重在大型電視面版,也許暫時還能持觀望姿態。而且在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都把資本支出運用在AMOLED上,京東方也宣佈不再投資LCD產線的同時,台廠還是主要投資在LCD產能的增設,顯然是把籌碼壓在LCD仍能維持過往的成功上。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但當年CRT被LCD取代,並不在於CRT比不上LCD的畫質或反應速度(事實上初期LCD反而遠遜於CRT),而是因為「螢幕厚度」這個根基於技術本質的差異上,最終決定了LCD的勝利。即使CRT能端出再好的品質,成本和價格上有著顯著優勢,市占上更是絕對多數,但終於無法避免被LCD取代的命運。

而當今日LCD面對OLED的叩關,雖然LCD有成本和現行已建置產能的優勢,也能在顏色、視角和反應速度等規格上透過技術的不斷改進(如QD)而和OLED抗衡,但最終還是要面對雙方技術在本質上的差異-即非主動式發光的LCD終究難以在暗態以及對比上和OLED相比,而且OLED能實現軟性可撓的應用,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問題只在於,當年對於消費者來說,「厚度」是一個市場極度在意的差異點:看到別人家中的「平面」電視,想要;手上的Notebook需要扁平液晶螢幕,必要。但螢幕的「暗態」和「對比」會是嗎?螢幕「可折」「可疊」「可彎」會是嗎?這或許才是面板業者必須深刻思考的關鍵。

來源: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