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傳DNP將供應高解析度FMM給京東方
Samsung Display能在中小尺寸的AMOLED擁有近乎獨占的地位,除了因為技術先行的know-how優勢之外,掌握了不少獨家關鍵材料也是原因之一。像在全彩OLED蒸鍍過程中必須使用的高精度金屬遮罩(FMM, Fine Metal Mask)就是一個。
隨著基板尺寸放大以及解析度和像素密度(ppi)的提升,FMM的製作難度會變得越來越高。尤其在開孔尺度越來越小和版厚不斷減薄下,更沒有多少廠商有能力提供量產水準的高解析度遮罩。過去DNP(大日本印刷,Dai Nippon Printing)的FMM只獨家供應給Samsung Display,他們也是唯一能提供六代線QHD(2560 x1440)解析度FMM的廠商。由於掌握了製作技術和獨家FMM供貨,讓QHD AMOLED一直是Samsung Display的獨門商品。
但DNP和Samsung Display長期的獨家合作關係在今年初已終止,據傳Samsung Display打算改和Wave Electronics和TGO Tech 等韓國製造商合作,自己打造高ppi的FMM。但DNP的技術仍是在市場上保有領先,且有過去量產的實蹟,看準這個機會,京東方在Samsung Display的合約終止之後立刻和DNP簽約。雖然基於合約,DNP無法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設計給京東方,但有DNP的技術作為基礎,京東方和DNP應可開發出其他新的設計來實現高解析度AMOLED。
未來DNP會開始提供量產用的FMM給京東方,這對京東方在量產高解析度AMOLED上必然是一大利多。
來源:ETNews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Samsung Display新的可撓式OLED生產工廠A4廠可望於近日動工
根據韓國牙山市(Asan)政府的說法,Samsung Display已於本月5號遞送新工廠(A4廠)的建照,而牙山市政府將於7月7號前決定是否核準。由於Samsung Display和牙山市有長期的合作關係,例如OLED A3工廠就位於牙山市,預計新廠的建照申請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一但建照核發,Samsung Display預計就會立刻展開建廠工作。
A4廠將為六代的可撓式OLED生產線,Samsung Display預計投資8兆韓元(約70.6億美金),月產能規劃為60,000片,目標2019年量產。屆時結合現有同樣是生產可撓式OLED的六代線A3廠150,000片產能,Samsung Display可撓式OLED月產能將突破200,000片大板。
另外根據建設基地尺寸,A4廠應有充足的擴充空間,未來有可能如同A3廠一樣,分階段地把產量提高。
目前多家面板廠都投入可撓式OLED的產線建設,尺寸以六代線居多。像Samsung Display就在擴建A3廠和新設A4廠,規劃總月產能為15萬+6萬=21萬片;LG Display的可撓式生產線有E5廠和E6廠, 總月產能為7,500+15,000=22,500片。在中國的部分,京東方在成都的B7廠和綿陽的B11廠都是六代的可撓式OLED產線,合計月產能為4.8萬+4.8萬=9.6萬片;華星光電位於武漢的T4廠則是月產能4.5萬片的六代可撓式OLED線。
整體說來,在考慮量產轉換良率後,Samsung Display在未來可撓式OLED手機面板上的市占率應該還是能保持大幅度的領先,甚至維持現今硬式OLED的獨大地位。
來源:The Korea Economic Daily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華星光電武漢六代OLED線動工,將專攻可撓式及可折疊式面板
(圖片來源:華星光電)
6/13號華星光電設址在武漢光谷的六代LTPS AMOLED產線(T4廠)正式動工,該條六代OLED線瞄準可撓式OLED面板,預計生產3"-12"的高ppi可撓式面板以及可折疊式手機面板。華星光電的這條可撓式OLED生產線,是繼京東方在四川(成都、綿陽)的佈局後,另一家中國面板大廠投入可撓式OLED的生產領域。
T4廠總投資額達350億人民幣,規劃月產能為4.5萬片大板,預計2019年Q2投產,並在2020年Q1正式量產。除了量產設備外,華星光電也在該廠設立了兩條研發線,其中一條小型的研發線已開始運作,另外一條4.5代的可撓式實驗線也即將點亮。
中國面板廠對於中小尺寸的OLED市場投入大量資金,顯然視其為今後中小尺寸面板的決戰市場,但也有外界質疑投入是否真的能有成果。確實不管是LTPS TFT、大尺寸OLED蒸鍍,或是可撓式薄膜封裝都是難題,但即使一開始可能走得跌跌撞撞,人力物力財力燒下去後,總是會有經驗累積和成果產出。這也許不是什麼聰明或經濟的投資方式,但用蠻力硬是打開一條路,有時反而是最直接的方式。
華星光電宣稱未來還要招募1,500位以上的全球人材,除了鎖定日、韓外,相信台灣也是其招攬的對象。這幾年OLED產業規模快速成長,但相關人材培育卻沒有同步跟上,如果台灣繼續流失重要人力至對岸,這場OLED戰役的勝算只怕會越來越低。
當然,不打也是一種選擇啦,畢竟沒交戰就不會輸嘛......
來源:CSOT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JDI宣佈延後收購JOLED
去年底JDI獲得了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750億日圓的金援,計畫用於OLED相關的開發投資,其中一個計畫就是要把另一間INCJ同樣是大股東的JOLED納入JDI子公司。但上週JDI發佈聲明表示原訂簽訂股權最終買賣契約的日期,會從2017年的6月下旬延後一年,也就是2018年6月才會完成簽訂;另一方面,完成股權買賣,實質把JOLED納為子公司的時程,也由2017年的12月下旬改為未定。而且原先在接受INCJ金援時一併提出的中期營運計劃也正在作全面性的檢討和修改,此一突如其來的消息或許顯示出JDI內部的方向混亂以及可能的資金壓力。
這並不是JDI第一次延後收購JOLED,原本JDI應該在今年3月底和9月底之前完成股權最終買賣契約和股權買賣,但3月30號時宣佈延6月和12月下旬。而在期限將至之前又再一次延後,前者延後一年,後者的時程更直接改為「未定」。
JDI的理由是需要對中期營運計畫作修改,而且對於JOLED所採用的印刷式OLED製程技術的商用化需要再作深入討論。原本INCJ提供的750億資金裡,有450億是要用於印刷式OLED製程的研發(包括收購JOLED股份的費用),但目前看來JDI對於未來OLED的開發方向可能會有所改變。
當初INCJ提供金援時,JDI和INCJ都有強調這750億會用於讓JDI加速在OLED方面的技術能力,其他業務和日常營運的資金會由銀行方面支應,也就是說這750億不會被挪用。但在JDI兩度宣佈延後收購JOLED的計畫後,外界推測JDI可能有資金方面的壓力,是否還能維持這個承認就令人感到好奇。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可說是面板業近年來景氣最好的時機,但漲價最凶的產品都是大尺寸的面板,小尺寸的液晶面板因為手機業者轉向OLED的趨勢顯著反而受到不小的壓力。對於主力業務在於中小尺寸,且最大客戶蘋果即將轉向OLED螢幕的JDI來說,並沒有像其他業者一樣在獲利上大有斬獲。事實上,在2016年度(2016/04~2017/03)的財報交出317億日圓的經營赤字後,JDI已是連續第三年虧損,相較於其他面板業者的好表現,JDI的經營績效可說非常不理想。
而且JDI自身的經營階層也相當不穩定,原訂今年6月會由現任JOLED的社長東入來信博轉任JDI社長,但上月又宣佈由現任社長有賀修二續任,東入來信博改為擔任會長,理由是需要借重有賀修二在液晶面板事業的專業和熟悉度。經營階層的混亂也暗示著JDI未來開發方向的不確定,究竟會照原本的目標加速OLED的開發,隨著JOLED的收購停擺後也是個問號。
但往好處想,JDI暫停對JOLED的收購,有可能是要把資金集中在目前各家OLED量產的蒸鍍技術,畢竟印刷式OLED製程還沒有量產的實績,而且750億中扣掉450億用於印刷式OLED製程,剩下的資金並不足以推動蒸鍍製程的開發和量產,與其兩邊下注最後一事無成,不如集中火力在較有量產希望的蒸鍍技術上。
JDI預計在今年8月重新發表由新經營團隊擬定的新中期營運計畫,另外也會再次向外界募集資金來推動JDI的體質改善。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 Digitimes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傳Samsung Display將正式開始生產iPhone OLED面板
(圖片來源:The Investor)
今年下半年將發佈的iPhone 8(?)將有部分型號採用OLED面板已可說是半確認的傳聞,而根據ETNews的報導,Samsung Display最近送測的樣品已通過Apple的品質檢測,近期內就會開始放量生產iPhone用的OLED面板。預計每月的出貨量將超過1000萬片,今年預計會出貨8000萬片給Apple。
報導內容同時指出iPhone將採用和Galaxy S8/S8+類似的可撓式OLED面板,螢幕包覆整支手機正面,預計和S8高達83.6%的機身屏佔比看齊。但和Galaxy S8系列不同,OLED版iPhone可能不會採用左右雙曲面設計,而會維持平面機身,據推測是因為生產良率考量。
今年的iPhone傳聞將推出三種型號,其中只有一個會有OLED螢幕。而在Samsung Display產能擴充後,2018年的iPhone很有可能全面導入OLED螢幕。
來源:The Investor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Konica Minolta和Pioneer合資成立新OLED照明公司
(圖片來源:Konica Minolta)
今年年初有消息傳出Konica Minolta和Pioneer有意合資新的OLED照明公司,6月1號這間新公司正式宣佈成立,雙方出資比例為50:50,公司名稱為Konica Minolta Pioneer OLED。
雙方都有量產OLED照明的經驗,Konica Minolta有磷光發光材料、可撓式燈片、可調光燈片以及卷對卷生產製程的能力;Pioneer則有車用OLED顯示面板、濕式製程量產OLED燈片的經驗。新的合資公司除了繼續研發和開拓OLED照明市場外,最主要的方向應是借用Pioneer於車用電子相關的經驗和門路,把OLED照明推向車用市場。
目前許多高級車種和概念車款都已採用OLED照明,如果Konica Minolta Pioneer OLED能成功分食到此市場,將有機會突破過去OLED照明因高價而難以打入大眾市場的困境。
來源:Konica Minolta Pioneer OLED , Pioneer , Konica Minolta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出光宣佈和BOE簽署策略聯盟協議
日本有機材料供應商出光興業上月底發出公告,宣佈已和中國面板業者京東方簽訂策略聯盟協議,雙方將就材料供應和研發上進行合作。這不是出光興業首次和面板業者進行合作,例如2012年時出光興業也曾和台灣的友達光電簽訂類似協議。這類協議除了可確保材料商的材料供貨外,雙方也會較深入地交換研發資訊,並針對各自業者的需求進行優化。
出光供應Samsung和LG Display量產使用的藍光材料,京東方在得到出光的材料技術支援後,有望提升其量產面板的效率和壽命表現;而出光在和在擴充產能上充滿企圖心,有望成為韓廠外第三強的京東方達成合作後,也可望繼續在有機材料市場上維持優勢。而且有鑑於韓廠有可能朝材料國產化的方向佈局,在韓廠以外找到其他具足夠產能的使用者也可作為保險。
除了在市場面上佈局外,出光也透過和其他材料廠商合作(例如Merck),以及在國外設立新的研發據點等計畫來強化研發能量。
來源:idemitsu , OLED Info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傳Apple為明年的iPhone預訂今年兩倍數量的OLED面板
(圖片來源:Trusted Reviews)
大部分的消息都預測今年的iPhone會推出三個版本,其中只有頂級款會採用OLED面板。會如此安排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售價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Samsung Display能供應的OLED面板數量有限,根據消息指出,Samsung Display今年只能提供8,000萬片OLED面板給Apple,這一數量明顯不符全年iPhone銷售的需求,因此只能有部分機種採用OLED。
最近韓國媒體報導Apple已和Samsung Display簽訂一份新的供貨協議,後者將在2018年提供給Apple 1億8000萬片OLED面板,尺寸則包括5.28吋和6.46吋兩種大小。這意味著明年的iPhone OLED面板供貨量將成長為兩倍以上,而且2018年的iPhone有可能絕大部分,或甚至會全部搭載OLED螢幕(iPhone全年銷售應在兩億支以上)。
為了滿足iPhone對於OLED面板的需求成長,據傳Samsung Display將在位於韓國Asan的A3工廠內設立iPhone專用的生產產線。A3工廠是目前Samsung Display專門生產可撓式OLED面板的產線,尺寸為六代線。
如果此一消息屬實,除了對Samsung Display來說是利多外,對於目前供應iPhone LCD面板的LG Display、Sharp和JDI來說則是重大打擊。
來源:The Investor , Trusted Reviews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Samsung Display展出9.1吋的「可拉伸」OLED
(圖片來源:engadget)
每年由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所舉辦的Display Week向來是顯示產業的重要盛會,和接近商品化的CES不同,Display Week上所端出來的技術往往是更加前瞻,離市場仍有段距離的突破性技術。今年Samsung Display就在Display Week發表了9.1吋的「可拉伸」式OLED,吸引不少注目眼光。
和過去可彎曲(Bendable)、可折疊(Foldable)或可捲曲(Rollable)相比,可拉伸(Stretchable)的OLED面板可同時在多個軸向上施加形變,所以更接近理想中的完全可撓式面板。這技術除了可以讓面板在可撓式應用下更不容易損壞之外(因為可忍受多個方向同時形變),也能應用在立體的顯示上,例如機器人的外觀或是具互動效果的顯示面板。如果想得遠一些,也有可能整合觸覺反饋(Haptic)的技術,給予使用者更好的體驗。
相較於過去僅需克服單一軸向的形變的可撓式面板,可拉伸式的技術需要在薄膜封裝、基板以及面板像素配置上同時作出修改,難度較現行的可撓式面板更高。
(圖片來源:engadget;由上至下分別為凸起/平面/凹陷之狀態)
Samsung Display此次展出的9.1吋可拉伸OLED面板並沒有標示詳細的顯示規格,只有註明最大垂直形變為12 mm,即從水平面往上凸起或向下凹陷在12 mm內都可回復原狀。除了在研討會上發表外,在Display Week的展場之中,Samsung Display也在一個獨立的暗室中展出此面板成品,吸引大批參觀者排隊觀看。
可拉伸面板目前還沒有實際導入量產應用的時程,相較於已成熟運用在Galaxy S以及Note的固定曲率可撓式OLED面板,以及市場正殷切等待的可折疊式面板手機,這項新技術還需要更多的研發時間。
來源:engadget , 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