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日本經濟新聞今日報導Apple將會在2018年新的iPhone手機上採用AMOLED,取代現行的IPS LCD作為顯示螢幕的技術,引起各界關注。事實上,這不是最近唯一一篇推測iPhone將會採用OLED螢幕的報導,而市場上樂觀的期待也反應在目前最純正的OLED概念股身上:作為OLED磷光材料供應商的UDC(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昨日單日股價大漲7.18%,從11月以來已漲了超過50%(11/2 $US34.49-->11/26 $US51.95)。
(圖片來源:Google Finance)
而有人歡笑自然就有人落淚,日系的LCD螢幕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紛紛中箭落馬。今年才因iPhone 6熱賣而讓股價登上14年來新高峰的日本背光模組大廠Minebea,今日盤中股價一度重挫10%,最後以下跌7.5%作收;iPhone LCD供應商之一的JDI也一度下跌高達9.7%,終盤小小拉回至下跌7.5%;另一家LCD供應商Sharp則跌了6.66%。提供iPhone光學膜的日東電工也同樣跌了4.9%。
由於Apple一向習於漸進式地導入新技術,因此在Apple Watch採用OLED螢幕後,不少人就推測iPhone換用OLED螢幕的日子也快要到來。目前看來,2018是個相當合理的猜測數字,但瓶頸並不是因為OLED的性能不如LCD,雖然仍有可靠度的疑慮,但拖累OLED導入iPhone時程的主要原因,其實在於iPhone實在是賣得太好了。
目前iPhone一年可賣出超過兩億支,現有的OLED面板生產量根本不敷iPhone使用。如果Apple有意導入iPhone的消息為真,並已開始提前和可能的供應商接洽,則Samsung和LG Display近期紛紛宣佈要擴建OLED生產線的舉動就非常合理。但相對於韓廠的主動積極,台灣的面板廠商似乎還沒有明確的因應對策。
(圖片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iPhone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獨霸地位,讓它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也就是說,iPhone能輕易地主導技術發展,甚至替技術的優劣起定錨作用。消費者可能不必然知道那種技術比較好,但只要是iPhone採用的,基本上就已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iPhone真的全面採用OLED技術,則市場上的主流意見可能就不再是「漂亮的IPS LCD vs 顏色不真實,會烙印色偏的AMOLED」,而會變成「對比差,色彩不飽和的IPS LCD vs 能顯示真實黑色,色彩飽和,輕薄又省電的AMOLED」。
事實就是,被iPhone認證過的技術,才會是中小型面板主流的技術。
而到了那個時候,智慧型手機市場裡,金字塔的旗艦產品必然是追隨iPhone採用OLED技術,而主流的中階手機,則可能使用較次級的OLED面板,以求和旗艦機拉近差距。現今主流的小尺寸LCD反而會變成市場上的小眾,或是在以成本為優先考量的機種中使用。
但如果未來的技術趨勢真的如我們所預測的發展,台灣的面板廠是否清楚自己的定位會在那裡?現在的iPhone LCD螢幕的供應商中並沒有台廠,但台灣面板廠仍然能供貨LCD面板給其他Android手機客戶。若未來市場上要的全是OLED,台灣面板廠該要如何因應?更便宜的LCD報價?問題很可能不再是買家嫌貴,而是市場上根本沒有那麼多要LCD的買家了。
若是要像現在一樣,主打非蘋手機的市場,但台廠是否又做得出近似於iPhone規格的OLED面板呢?2015的iPhone 6/6s plus已來到401ppi,而三星用在Galaxy S6的AMOLED面板更高達577ppi(採用子像素渲染技術),2018的規格要求只會比這更高,試問台廠是否能端得出夠格的菜色呢?
(圖片來源:macdigger.ru)
事實上,這也不是台廠獨有的問題,目前iPhone螢幕的三大供應商中,LG Display預計可順利轉至OLED,但JDI以及Sharp就會面臨掉單的問題。資金較充裕的JDI也許還有機會轉進OLED,或攜手JOLED共同生產OLED(JOLED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合併SONY、JDI、Panasonic的OLED部門成立的OLED公司,JDI出資占15%)。但對財政惡化的Sharp來說,Apple放棄LCD技術對他們來說必然是極沉重的打擊。
JDI在9號的決算發表記者會中也談到了OLED技術的議題,由於智慧型手機的LCD面板占JDI營收的八成,而蘋果更是占了超過3成的螢收,如果未來智慧型手機技術主流轉至OLED,對JDI來說會是非常嚴峻的考驗。記者會中有強調會增加對OLED研發的投資,也會和JOLED設立在JDI石川工廠內的研發中心合作,順利的話希望能在2018量產。
Apple會否在iPhone中導入OLED技術?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看起來有很大的可能是肯定的;但多快?何時會成真?則還是眾說紛紜。但可以知道的是,韓廠Samsung和LG Display都已卡好下一場比賽的起跑位置,留給其他參賽者的時間已經不多。是要試著迎頭趕上,即使跑不了主賽道,至少也從次級賽事跑起,等待晉級的機會?又或者是乾脆勇敢地跳出這個競賽圈?事實上,不做也是一種選擇,歐美並不做螢幕硬體,但他們也從來沒有感覺到需要做的必要。做或不做,其實都是個選項,也會衍生出不同的下一步。
最糟糕的反應則是什麼都不做,靜觀局勢發展,以為還會和過去一樣緩步變化。但產業裡的技術進展往往是跳躍式的進化,當這樣的關鍵時刻來臨,沒跟上的就會成為滿盤皆輸的輸家。如果不想輸,那請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吧。
相信我,你不會想成為那個在汽車上市時,才發現自己只養著一堆賽馬的牧場主人。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 日本經濟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