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強調護眼,Samsung Display秀出低藍害OLED面板

 (圖片來源:OLEDNet)

現代人長期使用3C產品,螢幕對人眼的傷害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現在LCD多半已改用LED背光,由於白光LED的發光原理是利用藍光LED去激發螢光粉混出白光,白光LED無可避免的會含有高強度的藍光。而有醫學研究指出,長期觀看強烈藍光容易誘發眼睛病變,也因此,市面上越來越多主打「減藍光」的產品。

OLED由於是自發光的顯示器,而且相較於波長集中的LED,OLED的發光頻譜通常都較為寬廣, 而且在普遍認為對人眼有害的短波長藍光強度較低,使得OLED原本就較LED/LCD不容易有所謂的「藍害」疑慮。

(圖片來源:organic-lights.com)

但Samsung Display這次在SID' 16展出了名為"Bio Blue"的低藍害OLED面板,又更進一步地降低OLED的藍害威脅。Samsung Display在原本標準的紅、綠、藍(RGB)三個子像素外,又額外加入了一個"淺藍"的子像素。故總計有紅、綠、淺藍、深藍(RGBB)四個子像素。此面板在顯示藍色的畫面時,會利用淺藍和深藍共同顯示。由於淺藍的發光頻譜分佈是介在藍色到綠色之間,幾乎不會有接近紫外光的短波長藍光(即有疑慮對人眼有害的波段),故可進一步減低藍害的威脅。

事實上,淺藍加深藍的OLED藍光方案在許多年前就曾被提出過,只是當時並不是以護眼為訴求。藍色發光材料一直是OLED全彩化的瓶頸,高效率的磷光藍色材料無法做到深藍光色,只有天藍色的磷光材料有可接受的壽命;而可做到深藍色且長壽命的螢光材料,其效率又往往只有螢光材料的1/4。

所以就有人提出結合兩者的優點,同時製作(磷光)淺藍+(螢光)深藍的雙重藍光發光像素。在顯示不那麼深的藍色時可用到高效率的淺藍色,而需要顯示飽和藍色時再點亮深藍光即可。如此一來便可兼顧光色、效率(功耗)以及面板壽命。

為了推廣磷光藍光材料的商用化,銷售磷光材料的UDC公司最早在2010年時就曾提出此設計。

 (圖片來源:Businesswire)

但此一設計後來並未被主流採用的原因,在於解析度會因為額外製作多一個子像素而降低,反而放大當時OLED面板解析度不夠高的缺點;而OLED原本就比LCD有功耗上的優勢,提升效率表現並不是當務之急。 而且使用單一種壽命穩定的螢光藍色材料,在OLED製作上也較為容易。因為這種種考量,淺藍加深藍的雙重藍色像素後來並沒有實際量產。

但Samsung Display這次又把這個點子挖出來,一方面是因為OLED的解析度已追上TFT-LCD,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對於藍光傷眼的疑慮越來越高,恰好成為一個行銷的甜蜜點。

根據Samsung Display提供的資料,一般OLED面板,其有害藍光的比例只有LCD面板的53%,而新的Bio Blue OLED面板更只有傳統LCD面板的32%。Samsung Display表示他們有信心在未來把這個比例進一步降至6%。

過去OLED和LCD競爭,強調的多半是畫質、省電等可量化的特質,但LCD也不斷地改進自身的表現,並引進量子點材料等新技術來和OLED抗衡。但如果未來OLED的訴求轉為強調對健康的好處,像是低藍害,高反應速度減少人眼疲勞(尤其在VR等應用)等無法明確量化的好處。LCD該如何反擊?其實也是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除了顯示螢幕外,關於藍害的議題其實在照明領域也受到關注,而這也是OLED照明相對於白光LED的一項優勢。白光OLED藍光強度遠低於白光LED,相對於螢幕,雖然直接注視光源的機會不大,但由於接觸室內照明時間長,仍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圖片來源:seeko.co.kr)

清華大學的周卓煇教授曾提出光色近似乎燭光的超低色溫OLED照明,由於光色和燭光相近,幾乎沒有藍光成分。先前曾有新聞報導清華大學和國內OLED廠商智晶光電合作,計畫推出量產的健康光源燈片。但由於光色和一般使用的白光不同,能否為消費者所接受,仍有待市場考驗。

 (圖片來源:yam)

來源:OLEDNet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Samsung Display展出高達806 ppi的OLED VR面板

 (圖片來源:OLEDNet)

在SID的展場上,除了5.7吋的可捲曲式FHD,以及5.7吋的WQHD AMOLED面板外,同時還展出了5.5吋,為了VR應用而開發的OLED面板。該款5.5吋的螢幕解析度為3840x2160,即為4K等級的螢幕,換算像素密度高達806 ppi,是目前5吋左右螢幕中最高解析度的OLED面板(製作在矽晶圓基板上的OLED微型顯示器往往有更高的解析度)。

目前VR顯示器多半使用OLED螢幕,但像素密度不夠高一直為人所詬病,像HTC Vive及Oculus Rift的螢幕是456 ppi,而PlayStation VR則只有386 ppi。Samsung Display這次展出的806 ppi VR面板,直接把像素密度提升了近一倍,其顯示品質應會有顯著的提升。

Samsung Display目前量產的面板中,解析度/像素密度最高的是Samsung Galaxy S7所配備的5.1吋,解析度2560 x 1440(像素密度577 ppi)的OLED螢幕,應該視為其量產等級的最高製程水準。而806 ppi相較於577 ppi又提升了近1.4倍的像素密度。

由於Samsung Display是採用金屬精細遮罩(FMM, Fine Metal Mask)加上子像素渲染技術(SPR, Sub-pixel Rendering),要提高像素密度,必須從這兩者下手。但由於FMM製程技術改進困難,較有可能實現提高像素密度至806 ppi的方式,可能是採用了比目前現行更大膽的子像素渲染技術。

或者另一個可能,是這片806 ppi的面板,不是使用Samsung Display一般使用的RGB-SBS(side-by-side)設計,而是使用白光OLED(可能有或沒有共振腔設計)加上色阻片的製程。如果是這樣,則其製作方式會和LCD較相似,製程難度也會比較簡易。Sharp在2015年時就曾展示過806 ppi,5.5吋的4K TFT-LCD螢幕,光看規格和Samsung Display此次展出的面板如出一轍。而去年年底發售的Sony Xperia Z5 Premiun,也實裝了806 ppi的4K LCD螢幕。

(圖片來源:xperiablog)

Samsung Display提供的規格裡,這片面板的色域表現只有97%的NTSC,一般RGB-SBS的OLED面板其色域通常都大於100% NTSC,或許也暗示著這片面板是採用如白光OLED這樣不同的製作方式。

來源:OLEDNet , I4U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Kateeva完成新一輪募資,8800萬美金全來自中國

 (圖片來源:dealstreetasia)

Kateeva是一間從麻省理工學院(MIT)分拆出來的新創公司,核心技術為大尺寸的噴墨設備。原先設計是要用在大面積的OLED面板製作上,即用噴墨製程取代傳統的蒸鍍。但近年來也開發出噴墨設備用在薄膜封裝(TFE)上的製程技術。無論是用在OLED元件或封裝上,由於噴墨技術的特性,可支援大尺寸面板製作以及製程成本低是共通的特色。

上週Kateeva宣佈完成了新一輪的募資(Series-E),此次募資總額達8800萬美金,比起前一次的3800萬美金多出一倍多。

比較特別的是,此次參與募資的投資者清一色來自中國,包括了京東方(BOE)、賽伯樂投資集團(Cybernaut Venture)、金浦產業投資基金(GP Capital Shanghai)、Redview Capital及TCL創投。京東方、Redview Capital及TCL創投將各有一席董事會席位。

之前Katevva的投資者清單則包括三星創投(Samsung Ventu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Sigma Partners、Spark Capital、 Madrone Capital Partners、DBL Partners、New Science Ventures及Veeco(註:眾多創投資金並無常見中文名稱,故保留原文)

 (圖片來源:oled-a)

從2008年創立公司以來,Kateeva已募集了超過2億美金的投資。此次募集的資金將會用在加速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擴充位於矽谷的總部的設備產能上。另一方面,為了對應客戶,Kateeva也會增加在亞洲的RD支援能量。

根據Kateeva的說法,該公司會先把技術用在可撓式OLED的薄膜封裝製程上,而這應該也是眾多中國資金投入的原因,目標放在廣被看好即將起飛的可撓式OLED商機。對於OLED來說,由於容易和水和氧氣反應而劣化失效,封裝技術一直都是關鍵,而對於可撓式OLED來說更是如此。如果Kateeva的技術能同時滿足封裝效果、製程簡易度及成本優勢的話,將有望在可撓式OLED應用的趨勢中得到高額收益。

而在滿足了可撓式應用的需求後,Kateeva的未來目標則會放在大面積的OLED面板製作上。

來源:marketwired , dealstreetasia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LG Display於SID'16主打大尺寸高畫質OLED電視,並意圖進軍IT及車用市場

 
 (圖片來源:HD Guru)

相較於對手Samsung Display端出的可撓式AMOLED,LG Display此次在SID上依舊強打公司力推的高畫質OLED電視,而且繼續提升OLED面板的尺寸和畫質。

LG Display在會場展出了77吋的UHD(4K) OLED電視 ,在整合了包含HDR等最新技術後,LG Display宣稱該台OLED電視展現了極緻的畫質,其色域和灰階表現甚至和專業製片用的螢幕有相同水準。

LG Display還秀出了55吋的雙面OLED顯示器,以及65吋的曲面(Concave)OLED顯示器,兩者都是鎖定戶外公共看板的應用市場。

 (圖片來源:I4U)

一同展出的還有31.5吋的8K OLED電腦螢幕,以及14吋內建觸控功能的UHD筆電面板,顯示LG Display有意推廣IT方面的市場。另外LG Display也繼CES展後,再一次展出12.3吋的車用曲面OLED面板,產品型態包括儀表板及中控台顯示器。

從展示的展品看來,Samsung Display想強調的是高像素密度的OLED面板,以及OLED在可撓式應用的可能性;而LG Display則主打OLED難以匹敵的極致顯示效果,以及大尺寸OLED面板的應用。 另外,IT應用的中尺寸面板雙方都有展品,顯見在OLED面板於智慧型手機開始邁向主流後,下一個瞄準的也許就是平板、筆電以及電腦螢幕的IT市場。

來源:Business Korea , I4U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Samsung Display在SID' 16展出可捲曲OLED螢幕

 (圖片來源:OLEDNet)

每年年初的CES是各家新顯示產品的亮相會,而年中的SID則是顯示相關技術的發表場合。相較於CES,在SID上看到的技術會離量產比較遠,但先進和新奇程度則遠遠超過前者。

目前在小尺寸及可撓式AMOLED面板上領先的Samsung Display,在今年的SID年會準備的驚喜是一款大小為5.7吋的「可捲曲」(Rollable)AMOLED面板,解析度為FHD(1920 x 1080),可撓曲半徑則為10 mm(10R)。這款面板厚度僅0.3mm,重量則只有5克,而且可以捲起收納至側邊的金屬條裡。

也就是說,在平時攜帶時只需要以拿著長條移動,要使用螢幕時再彈出即可。有點像是Samsung Display在2013年CES Keynote演講時秀出的影片設計(YOUM),或是之前網路上曾傳聞的新型螢幕設計。

(圖片來源:Conecpt-phones)

Samsung Display宣稱這是目前最佳規格(解析度、可撓曲半徑)的可捲曲式螢幕展示,顯然在對先前LG Display展出的可捲曲式AMOLED螢幕叫陣。LG Display在CES展上秀出了他們的可捲曲AMOLED螢幕,螢幕大小為18吋,解析度刖為1200 x 810(約80 ppi),可撓曲半徑為3 cm(30 mm)。

比較可惜的是,這款展出的可捲曲式螢幕還未加入觸控的功能。在可撓式螢幕的開發中,觸控一直是個瓶頸,對於可靠度和可撓曲程度都是很大的考驗 。在未有明確可行的觸控解決方案之前,要看到這類新穎概念螢幕的商品化,恐怕還要等上一陣子。

但過去幾年可撓式AMOLED的開發進度日新月異,在市場的強烈需求以及研發人員的努力下,很多過去的難題如今已可被克服。可撓式面板距離商用量產的最後一哩路,相信必有走到終點的一日。

(圖片來源:kinews)

除了此款可捲曲螢幕外,Samsung Display也展出了5.7吋,厚度同樣為0.3mm,解析度達WQHD(2560×1440)的可撓式AMOLED面板,這同樣是曾展出過最佳規格的可撓式AMOLED面板。

另外也有13.3吋及14吋WQHD的筆電AMOLED面板,透過省去背光以及整合觸控,AMOLED的筆電面板比起LCD厚度減薄了45%,重量則輕化了33%(以13.3吋為基準)。

來源:OLEDNet , Business Korea

新款MacBook Pro傳聞將以OLED觸控板取代功能按鍵

 (圖片來源:pocket-lint)

久未更新的MacBook Pro今年將迎來重大改版,而且根據消息指出,這次的變動將會讓人相當「有感」。

根據長期關注Apple消息的KGI分析師Ming-chi Kuo(郭明錤)的情報,Apple將在2016年Q4推出新款的MacBook Pro,會包括13和15吋兩個尺寸。此次的更新除了更輕更薄的機身(感謝新的金屬機身及結構零件技術),也整合Touch ID功能,未來MacBook Pro和iPhone之間有機會作進一步的連動。在傳輸介面上,新的MackBook Pro也預期會包含USB Type-C接頭以及Thunderbolt 3,原有的HDMI接頭則可能會被移除。Ming-chi Kuo同時也指出今年可能會出現13吋版本的MacBook

比較特別的是,Apple可能會用一塊OLED觸控螢幕條,取代常見的鍵盤上方功能鍵。由於新的結構零件的技術,讓Apple得以在鍵盤上面的空間裡額外再塞進觸控螢幕。

由於功能單純且觸析度不需要太高,這塊OLED觸控螢幕很可能只是PM OLED(被動矩陣OLED),因此應該和之前傳聞和Samsung Display簽約的AMOLED無關。PMOLED相較於AMOLED來說是較成熟的技術,目前也常在MP3播放器、智能手環,或是音響顯示螢幕等應用中使用。

來源: 9to5Mac, engadet, techcrunch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天馬微電子把武漢的6代LTPS線轉為AMOLED產線

 (圖片來源:OFweek)

本月天馬微電子發出公告,表示將把武漢天馬的六代LTPS線的增資投資項目,從「武漢天馬第6代低溫多晶硅(LTPS)TFT-LCD及彩色濾光片CF生產線項目」,轉為「武漢天馬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項目」。投資金額維持120億人民幣,預計完成優化後,每月將能有3萬片的產能。

天馬微電子是中國第一家量產LTPS的面板廠,目前在廈門有一條5.5代及一條6代的LTPS線,在武漢投資另一條6代LTPS線。另外目前在上海有4.5代和5.5代兩座AMOLED工廠。

天馬在今年年初的MWC展上,曾展出該公司首款可撓式AMOLED面板,面板大小為5.46吋,解析度為720 x 1080,曲率半徑為20 mm。另外也有展出玻璃基板的5吋HD和FHD,以及5.5吋的FHD AMOLED面板。當時天馬宣稱目標2016下半年正式量產出貨。

(圖片來源:OFweek)

中國近幾年LTPS產線的比重不斷提高,如果良率能拉起來,無論在高階LCD或AMOLED市場上都將是台廠的重大威脅。

關於其他中國面板廠在AMOLED產線上的投資計畫,可參考此篇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大日本印刷(DNP)計畫把蒸鍍遮罩產能提升為3倍

 (圖片來源:DNP)

在目前的OLED蒸鍍製程中,除了蒸鍍機台外,蒸鍍遮罩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而且兩者會互相影響面板的解析度製程能力。因此,蒸鍍遮罩的品質和技術能力,對於計畫量產的廠商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而目前在蒸鍍遮罩市場執牛耳(根據Nikkei Asian Review的說法,市占超過50%)的大日本印刷(DNP,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準備從現在起到2020年,總共投資60億日圓(約5460萬美金),把工廠的產能擴充為目前的三倍,以應付OLED生產設備的強烈需求。

除了DNP之外,我們也看到了Canon Tokki有擴充產能的計畫,顯見目前OLED生產設備的市場確實有非常強烈的成長動力。

DNP希望在擴充產能之後,2020年時公司在蒸鍍遮罩的銷售能達到一年300億日圓(約2億7000萬美金)的營收。

來源: Nikkei Asian Review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Canon Tokk將擴充設備產能,台日OLED量產計畫有望

 (圖片來源:dailymall)

OLED生產蒸鍍設備的領導廠商Canon Tokki,其會長津上晃壽在接受Reuters專訪時表示,由於目前產能已全部滿載,但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及台灣的訂單仍不斷湧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交貨。而日本的面板廠商夏普以及JDI所擬訂的2018年OLED量產計畫也可能因此破局。

津上晃壽表示Canon Tokki將會和協力廠商一起努力增加生產能力,接受來自母公司Canon的人員和設備面的支援,並且在平塚事業所增設產線,希望在今年內把原本的蒸鍍設備倍增,以滿足市場的強烈需求。

會長並表示此一產能提升並不只限於今年,明年以及之後應該都會維持這樣的增產體制。

由於Canon Tokki是一路和Samsung Display在OLED量產化合作的廠商,對於蒸鍍設備的製程能力以及Know-how可說是業界之最,也是目前最有量產實績的廠商。如果後進者想要趕上OLED量產,採用Canon Tokki的設備可說是最萬無一失的。

(圖片來源:Canon Tokki)

因此Canon Tokki的擴產計畫,對於Samsung Display以外的廠商來說都是項好消息,但即使產能增加,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廠商的需求,而且交貨的時程也必然有先有後,這就得看各家的協商實力了。當然也不排除Canon Tokki會優先支援日本面板業者的可能,根據之前傳出的消息,鴻海/夏普已成功向Canon Tokki下單設備

津上晃壽並透露了公司未來的開發方向。目前蒸鍍設備能支援的最大尺寸是"G6 Half"-即六代線的基板對切後的尺寸。也就是說,即使是六代線的LTPS,在實際製作OLED時仍是切成一半後再進行蒸鍍。但Canon Tokki接下來並不打算繼續追求尺寸的放大,而是會試著提升對位精度等技術門檻,希望讓OLED能實現更高精細度的蒸鍍製程。

OLED和LCD生產一樣,一次能製作越大尺寸的基板(越大的世代線),在成本上會比較有利。故OLED蒸鍍設備的尺寸限制,自然會影響到OLED的製作成本。但由於目前OLED的需求多半是在智慧型手機等中小型螢幕的應用,其實不需要用到太大的世代線;考量市場上對高精細度的OLED需求強烈,而且同尺寸的OLED手機面板其成本已可低於LCD,故Canon Tokki的開發方向事實上是非常合理的。

Canon Tokki的訂單流向,很可能就會決定接下來iPhone OLED訂單的去處。從這個角度看來,雖然目前OLED顯示器以韓國發展成績最佳,但在基礎設備上,日本還是有其深厚的底蘊實力。

來源:Reuters JP

Samsung Display把鏡面OLED顯示器實裝在髮廊中展示

 (圖片來源:Samsung)

Samsung Display之前曾表示過要在2015年內量產OLED鏡面顯示器,雖然有些遲到,但Samsung Display宣佈已經和商店達成合作,在店內實際裝設了鏡面顯示器。

  (圖片來源:Samsung)

在韓國首爾一間名為「LEEKAJA HAIRBIS」的髮廊裡,安裝了多具Samsung Display的55吋OLED鏡面顯示器,用以取代一般髮廊放置在顧客面前的鏡子。在直立的擺設方式下,看起來和傳統的鏡子一模一樣,但該款鏡面顯示器卻可以額外顯示畫面,讓美髮師可以和顧客即時參考資訊。

這樣的鏡面顯示器應該會有很大的應用市場,例如時尚產業或室內設計等。

   (圖片來源:Samsung)

目前這款鏡面顯示器還只是單純顯示+鏡子的功能,而未來或許可以再加上如Panasonic曾展示過的「魔鏡」功能。Panasonic的「魔鏡」是結合投影機、攝影機和偵測器 ,即時在鏡面上顯示加上不同化妝或髮型後的效果:想想看,左邊的鏡面顯示現在你的樣貌,而右邊的顯示畫面則是你造型完成後的樣子。如此一來不僅簡化了溝通,造型師和顧客之間的認知也不會有落差。

Panasonic是用投影的方式重疊影像,而這樣的效果顯然也可以用OLED鏡面顯示器來達成,而且效果會更好。

下面影片是Panasonic「魔鏡」的影片介紹:


目前鏡面顯示器只有在「LEEKAJA HAIRBIS」展示,但Samsung Display預計55吋的鏡面顯示器Q3起將可在全世界銷售。

來源:Samsung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UBI Research 預測Apple將從2018年起開始銷售OLED螢幕iPhone

 (圖片來源:ETNews)

關於Apple何時開始導入OLED螢幕於iPhone產品中,答案可說是眾說紛紜。有的消息來源說是2017年,也有人認為2018年是較為實際的時間點。而在上週五於韓國舉行的一場產業研討會中,UBI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Lee Choong-hoon給出了他的看法:2018年,而且一開始僅有30%的iPhone會搭載OLED。

根據Lee Choong-hoon的說法,Apple會從2018年開始在iPhone上採用OLED螢幕,搭載OLED螢幕的iPhone只會占全部的30%(或一億支),這和我們之前聽到可能只有大尺寸iPhone會使用的消息不謀而合。而iPhone的OLED螢幕滲透率會逐年成長,並在2020年達到80%的水準。

另外由於技術及產能規模的限制,iPhone的OLED螢幕預計在初期絕大部分都會由Samsung Display一家獨家供貨。但考量Apple向來的多供應商政策(現行iPhone的IPS螢幕便分由LG Display,JDI及Sharp供應),Apple應會要求其他面板廠提升水準以達到iPhone OLED螢幕的供貨要求。

但即使未來iPhone的OLED螢幕不再由Samsung Display一家供應,Lee Choong-hoon推測Samsung Display仍然會是其中最大的供應商。他預計Samsung Display最終可囊括60%的iPhone OLED螢幕訂單,LG Display則以20-30%居次,剩下的訂單則可能由JDI或鴻海/夏普爭取。

Lee Choong-hoon也引述接近核心的消息來源,指出鴻海已成功取得一台Cannon-Tokki的OLED蒸鍍機台的訂購額度。Cannon-Tokki是目前最具實績的量產OLED蒸鍍機台,由於年供應量有限,之前傳出未來三年的貨源都已被韓系業者全部包下,也成為其他業者進入的門檻。如果此消息為真,那對鴻海/夏普這對組合來說可說是一件好事。

來源:The Korea Herald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JDI與SEL達成氧化物電晶體技術開發協議

 
(圖片來源:itechcorner)

在最近,IGZO或氧化物電晶體似乎成了一個熱門的名詞。鴻海入主夏普後,表示要發揚光大夏普的IGZO技術;群創光電最近也在記者會上大力讚揚IGZO的優點,並表示會推動IGZO的量產。

日本另一家面板大廠JDI,近期也宣佈和日本的專利授權機構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SEL)達成協議,雙方將在背板技術上合作。JDI希望透過SEL於氧化物電晶體,即IGZO上的技術成果,強化JDI在該領域的能力。

SEL所開發的氧化物 電晶體技術名稱為CAAC-IGZO,其中CAAC為C-axis aligned crystal的縮寫。基本上可以想像成是製程條件稍為複雜的IGZO,但相對的特性也比普通的IGZO更出色。IGZO雖然在電子遷移 率仍比不上LTPS,但更容易製作在大面積的基板上;另外IGZO在非點亮狀態下極低的漏電流也是一大優勢。

SEL是日本的研究及專利授權公司,和Sharp的關係非常良好。Sharp引以為傲的IGZO技術,就是和SEL共同開發出來。近幾年也常在國際期刊上看到Sharp和SEL共同發表的研究成果。由於Sharp在OLED的研發和專利都較少,之前也有人推測Sharp會借用SEL在OLED領域的開發成果導入量產。

來源:JDI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傳Samsung將於2017年推出首款可折疊式手機Galaxy X

 (圖片來源:concept-phones)

三星Android手機的使用者過去很習慣於每年迎來兩款旗艦機種-Galaxy S系列以及Note系列。而根據SAMMobile的消息,明年除了Galaxy S8/Galaxy S8 Edge以及Note7/Note 7 Edge外,三星還會推出一款型號為Galaxy X的旗艦機種,而該機型將會是三星首款,也是世界上首支可折疊式手機。

如同過去曾流出的設計一樣,Galaxy X將是一款可在手機及平板間自由切換的裝置,依比例估算,若手機螢幕是5.5吋,則攤開後會接近8吋的平板體驗。

(圖片來源:androidmag)

而根據消息指出,Galaxy X的AMOLED螢幕解析度將來到4K,像素排列則和之前的機種一樣,是Dimond PenTile排列。 而其他四支預計在2017年推出的旗艦機(Galaxy S/Note),則會維持跟今年一樣的2.5K解析度,但像素排列會從Dimond PenTile改成完整的RGB像素排列。雖然解析度和像素密度沒有提高,但預期顯示品質會再進一步提升。

像素密度一向是OLED製程上的難題,為了提高像素密度,Samsung Display向來使用如PenTile設計等子像素渲染技術(SPR, Sub-pixel Rendering)。前一支使用完整RGB像素排列的Galaxy手機,可能要回推到2011年的Galaxy S2。而如果三星明年真的開始把OLED面板換回正常RGB像素排列,除了不再繼續追求螢幕解析度規格(但這又和其Gear VR產品線的需求不符),轉而訴求細膩的顯示畫質外,也可能和Apple對於OLED面板的需求有關。

 (圖片來源:engadget)

也就是說,或許是Apple對於像素排列的堅持,讓Samsung Display不得不重新採用RGB完整像素排列。而如果Apple計畫在未來的iPhone中使用完整RGB像素排列的OLED面板外,除了一貫對於顯示品質的要求外,或許也像我們之前曾分析過的,也方便Apple向其他供應商採購OLED面板,而不需受到Samsung Display持有的Pentile專利制約。

來源:SAMMobile

群創公佈新的OLED量產計畫

(圖片來源:Reuters)

群創光電於5月12日董事會後召開記者會,宣佈董事長段行建退休辭職。段行建之後將前往夏普工作,協職鴻海集團的面板整合。

記者會也透露了鴻海集團未來的開發方向會著重在IGZO以及OLED技術,兩者不必然是互相競爭,前者也可作為後者的面板。

根據段行建的說法,群創將在2018年可量產4.5代的OLED產線,而夏普的6代OLED產線則預計在2019啟用。

群創在面板業經歷多次整合,而且也有從虧損谷底走出的經驗,鴻海應是希望借重段行建過去的整併以及成本控制經驗,協助夏普重回獲利。

段行建表示,他加入夏普將會是夏普和群創的雙贏。

雖然段行建進駐夏普應有助於促進夏普及群創之間的整合和互補,但長期下來兩個不同集團的運作仍然不容易取得一致性,或許整個大鴻海集團下的面板事業群,或至少OLED開發的部分,在未來會有再一次的分割和重新整合也說不定。

來源:Taipei Times , Reuters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回顧UDC的像素排列提案,宣稱可提高面板解析度、色域空間以及壽命

Display Daily和OLED Info網站都報導了UDC提出一種新的像素設計方式,能夠減低金屬精細遮罩(FMM)在製作高解析度全彩OLED面板時的製程門檻,同時能夠達成增加顯示色域空間,以及改善面板使用壽命。

但其實這應該不算是新聞,因為早在2014年的SID年會中UDC就曾經發表過,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又被挖出來。但我們還是可以藉此機會介紹一下這個設計,順便了解OLED面板於高像素密度(ppi, Pixel per Inch)上的困境。

和TFT-LCD相比,高解析度(高ppi)一直是OLED面板上製作的一個難題。為此,各家廠商都有不同的突破方式。像Samsung Display的高解析面板多半採用特殊的像素排列,類似一般Galaxy手機上會見到的Pentile像素設計,透過二個子像素去模擬三個完整像素的顯 示效果。此種設計稱之為子像素渲染技術(SPR,Sub-pixel Rendering);而LG Display也曾採用類似於TFT-LCD的設計方式,以白光OLED+色阻來達成全彩化OLED的顯示效果。


 (圖片來源:Smartdroid)

UDC所提出的設計如下:在OLED發光層蒸鍍時,相較於正常需分別製作紅、綠、藍三色的發光層,UDC的設計只製作藍和黃兩色,因此在FMM所需達到的規格就較為寬鬆(1/3大小開口-->1/2大小開口)。而在完成藍和黃兩色的OLED像素後,再透過色阻片,把黃色子像素再額外分隔成黃、綠、紅三個更小的子像素。當然,這樣的設計必須要有對應的TFT背板電路。

  (圖片來源:Display Daily)

能實現這樣的設計,是因為黃色的光譜橫跨了綠色和紅色的波段,故可以用黃光加色阻片去濾出紅光和綠光。事實上,許多白光加色阻片設計中的白光OLED,為了簡化製程,就是以藍加黃的方式去混出白光。
 (圖片來源:OLED Net)

由於藍光通常是三個顏色中壽命最差的,此設計恰好讓藍色的像素面積遠大於另外三色,紓緩藍色的亮度需求,也就等同於延長藍色發光材料的使用壽命。另外,由於此面板設計會有紅、綠、黃、藍四種發光像素,如同Sharp的四色LCD一樣,可以實現更大的顯示色域。

在這樣的設計下,紅和綠色子像素的效率會偏低 。一個原因是因為原本的發光面積就被瓜分的比較小,而且又是從黃光中濾出原先僅占小部分的綠光和紅光,還要再加上色阻片的減損。另外這樣的製程需要額外製作色阻片,還需要精確的對位,等同於額外的製程要求。同時色阻片中不可能僅製作紅色和綠色的色阻,故還需要額外製作透明層於藍色和黃色的位置,以維持整片色阻片的物理強度。

但在不考慮製程麻煩,以及部分光色效率偏低的前提下,這樣的設計確實可達到UDC所宣稱的三項優點。

UDC還提出一個可進一步提升面板解析度的設計方式。透過間替著排列藍色和黃色區塊,即讓間隔的兩個像素中的藍色和藍色,或黃色和黃色相鄰,可以在OLED製作時一次蒸鍍四個不同的像素,藉此再放寬製程的難度。這種設計方式事實上不算罕見,但由於顯示顏色排列過於接近或過遠,在顯示品質上通常會下降,但不失為追求極高解析度下的一種妥協方式。

 (圖片來源:Display Daily)

另外,此種設計也可以和現有的子像素渲染技術混用,黃色區域不一定要分成三個顏色,可以只保留黃綠或黃紅,進一步減輕製程難度。

(圖片來源:Display Daily)

目前的OLED面板,扣除製作在矽基板的微型顯示器外,一般以玻璃或塑膠基板製作的量產產品,其像素密度約在500-600 ppi之譜,這是在已導入子像素渲染技術後的水準。

如果未來的螢幕像素密度要繼續提高,除了寄望金屬精細遮罩及相關製程能力的再進步,以及更有創意的像素排列方式外,可能只能改用白光OLED加上色阻片,或是得尋求新的全彩化技術才能達成目標。

來源:Display Daily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CYNORA GmbH宣佈在藍色TADF材料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

(圖片來源:CYNORA)

TADF近來是OLED材料領域中相當熱門的題材。除了日本的Kyulux募集了15億日圓的資金,準備推動TADF材料商用化外,歐美許多材料廠商也紛紛投入資源開發。

德國的CYNORA GmbH過去五年持續在開發TADF材料,並從2015年起集中心力在藍色TADF材料上。上週該公司宣佈已成功開發出高效率的深藍色TADF材料,在具實用價值的100 cd/m2亮度時可達16.3% EQE,幾乎是一般現行商用的螢光深藍色材料的2-3倍效率,預計至少可節省面板一半的功耗。

 (圖片來源:CYNORA)

雖然CYNORA GmbH表示該材料目前還沒到可量產商用化的階段,但他們仍然對開發的進度相當有信心。在2015年10月時,該項材料的開發仍然只有3%的EQE,開發的進度在過去半年內可說是突飛猛進。

另一方面,CYNORA GmbH也有開發天藍色的材料,目前已可在500 cd/m2亮度下取得400小時的LT50使用壽命(即亮度衰減至起始值一半)。該項開發在2015年10月時只有數分鐘長的壽命而已。

CYNORA GmbH希望能結合兩種材料的開發經驗,試圖達成兼具高效率及長壽命的深藍色TADF材料。

TADF目前已不乏效率可達20% EQE的材料成果,但多半只能在不具實用價值的低亮度下取得,一旦電流密度/亮度提高,效率就會快速滑落,而且材料壽命表現多半不理想。要讓TADF走出實驗室,成為具商用價值的材料, 壽命表現是最急需改進的問題。

來源:Business Wire

工研院放出介紹OLED照明的影片

 (圖片來源:ITRI)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工研院今年在台灣國際照明科技展中,連續第二年展出OLED照明相關成果。而上週工研院在網路平台上放上展場的介紹影片,除了有展出的相關燈具設計外,副院長劉軍廷也簡單說明了OLED照明的特色。 

以下為影片內容:



來源:ITRI Channel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UBI預測OLED發光材料市場將急速成長,年均複合成長率可高達46%

 (圖片來源:OLED Net)

根據UBI最新發佈的OLED發光材料年度報告,2016年全球OLED發光材料的銷售金額將有6億7千7百萬美金,較2015年成長15%。

2016全年預計將有38公頓的OLED發光材料需求,其中36公頓是由韓國的兩家面板業者,Samsung Display及LG Display所使用,占全球份額的93%。而如果再細分下去,93%的比例中有64%是提供給Samsung Display,而LG Display則是29%,顯見Samsung Display仍是主要的OLED面板生產者。

受惠於OLED面板於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提高,以及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普及,UBI看好OLED材料市場接下來5年可享有46%的CAGR(年均複合成長率),並於2021年來到43.23億美金。其中中國廠商的量產也會對OLED材料市場起到正面幫助。

然而,雖然OLED發光材料的市場商機極為龐大,但市場主要由幾家特定材料廠商所掌控,而且韓系廠商也從未放棄供應鏈自有化的目標。受限於專利以及規模,台灣的材料廠商很可惜的還未能於發光材料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未來幾年的希望也不大。也許及早投入TADF的材料開發是一個可能另闢蹊徑的突破契機。

來源:OLED Net , UBI Research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搭載OLED螢幕的Samsung平板筆電Galaxy TabPro S 12"已上市

 
(圖片來源:Amazon)

今年一月的CES展上,包括DellLenovoHP以及Samsung都展出了以OLED做為顯示螢幕的平板或筆電,而其中Samsung的Galaxy TabPro S 12"現在已經可以在市面上買到。

Galaxy TabPro S的OLED螢幕為但12吋,解析度2160 x 1440,預期將能提供不同於其他平板或筆電產品的顯示品質。過去和桌上型的產品相比,筆電類的螢幕表現通常都要差上許多,無論是視角或是飽和度,在輕薄的設計需求下都不免需要作出犠牲,而消費者往往也能接受這樣的妥協。像當初帶動超輕薄筆電風潮的Macbook Air,其搭載的LCD螢幕是等級較差的TN面板,顯示品質無法和一般桌上型螢幕或是較大台的Macbook Pro相比,但消費者仍然願意為了其可攜性而接受畫質的缺點。

但如果OLED螢幕能克服監視器應用的長時間烙印問題,或許未來筆記型電腦或平板的應用就不需要在畫質上作出讓步,在導入更高顯示品質的OLED螢幕後,行動型產品的畫質反而能成為其賣點也說不定。而且OLED螢幕的省電特性也能替此類產品額外加分。

來源: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