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天馬官方否認關於出售OLED事業的傳聞

(圖片來源:Display Daily)

上月底韓國媒體報導中國的中小尺寸面板廠天馬由於OLED面板的虧損過大,正在和中電熊貓等廠商討論出售其OLED事業。天馬目前旗下在上海有一座5.5代的AMOLED量產線,另外在武漢也投資了一座新的6代線,去年四月點亮,計畫同時生產硬式和可撓式的AMOLED面板。但根據南韓設備廠商的消息,天馬6代線的設備引入不斷延後,離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因此傳出天馬有意轉讓OLED業務的消息。

但天馬官方已出面否認此項傳聞,並強調正積極推動量產,計畫年中向品牌客戶出貨。天馬去年約出貨了130萬片硬式AMOLED,可撓式OLED雖然持續有展品展出,但目前還沒有相對應的量產線可生產。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停滯,手機面板的需求也跟著放緩,這也同時影響了主打手機面板的OLED面板市場。即使是居市場絕對領先的Samsung Display也受到了壓力,更別說才剛投下大筆建廠費用,而且正苦苦和良率提升爬坡奮戰的中國面板廠。面板市場的景氣總是在循環著,未來可能會再度迎來手機面板的成長期,而OLED面板有很大機會正式躍升為市場主流。在低迷時期提前投資未來,才能在上升坡段豐收,過去韓廠也是憑著多次在逆風時加碼投資來取得技術的領先和市場的先機。但在經過前陣子的瘋狂投資擴廠後,背負著龐大資金壓力的中國廠商能否順利撐到轉機來臨呢 ?

來源:ETNews, OFWeek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Samsung Display正在開發混合Quantum Dot和OLED技術的新電視

(圖片來源:bgr.com)

雖然也曾經推出過OLED電視,但Samsung Display很快就放棄開發大尺寸的OLED面板並專心致志在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上。近來OLED電視的成功讓外界好奇Samsung Display是否會重啟OLED電視,根據該公司高層對媒體的說法,Samsung Display目前仍是堅持朝Quantum Dot(QD)和Micro LED的技術方向開發,但同時也透露公司內部也正同步研究結合QD和OLED的混合式電視面板。

雖然透露的消息不多,但其開發方向並不難猜測。可以想見的是,Samsung Display會使用藍光OLED為發光源,並使用QD材料的Color filter來轉換出綠色和紅色的畫素。只要轉換效率優異,整體功耗應該會相當出色。而有QD材料加持下,螢幕的色彩飽和度可望比OLED更好。

但顯而易見的問題點在於:藍光本來就是OLED效率和壽命最差的元件,以其為基底來開發的混合技術是否能滿足產品規格需求?可能的突破方向有兩個,其一是採用新的藍光材料,例如TADF技術來克服藍光效率/壽命不佳的問題。但這個策略能否成功取決於材料商的開發進度,現實上來說並不可靠。也因此,Samsung Display更可能的開發方向應該是使用多層堆疊的Tandem(Stacked) Blue OLED,藉此來提升藍光元件的壽命。Tandem OLED並不是什麼新的技術,像LG Display目前用來製作OLED電視的白光OLED也同樣是採用Tandem OLED結構。但Tandem OLED需要大幅增加OLED元件製作層數,也就是說,雖然水平面向上統一使用藍光OLED而不需要個別做R/G/B可以省下大筆FMM的費用以及降低混色風險,但垂直面向上,Tandem Blue OLED仍然需要高昴的材料以及蒸鍍腔體支出。

目前還很難說QD+OLED會不會變成Samsung Display未來的方向,Samsung Display的策略應該是多方同步開發,之後視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來拍板決定。

來源:OLED Info

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LG Display預計在2021年把OLED電視面板年產能擴張至1000萬片

 (圖片來源:Reuters)

由於在高階電視市場的成功,LG Display計劃更積極地擴張其OLED電視面板產能,在2021年時預計年產能可達1000萬片,是2017年產能(170萬)的六倍之多。

2017年除了是OLED躍升為手機面板重點技術的一年外,對大型OLED面板來說也是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根據LG Display的資料,在該公司價格高於2,000美金的電視銷售裡,OLED電視的比例已超過50%,今年更有望上看70%。顯見OLED電視等於高品質的印象已深入人心,當消費者決定多掏一點錢出來買好的產品而不僅只是高CP值的電視時,OLED電視往往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去年OLED電視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SONY品牌的加入。雖然SONY去年才開始推出OLED電視,但外界推測目前他們已經是LG Display的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自家的LG品牌。2017年全年SONY約賣出了20萬台OLED電視,今年預計將翻倍來到40萬台。相較於全球市場,傳統上在電視技術上居於領先的日本對於OLED技術的接受度更高,在高階電視銷售中,OLED電視占了全部的92%。

截至去年12月止,已有13家電視品牌,包括LG自身以及SONY、Panasonic和Philips等電視大廠推出OLED電視。而目前高速成長中的中國市場,也有創維(Skyworth)、康佳(Konka)和長虹(Changhong)販售OLED電視。原先固守QLED的中國電視大廠海信(Hisense)也放下堅持,不久前宣佈計劃推出OLED電視。TCL、創維和海信是中國三大電視品牌,目前已有兩家加入OLED電視陣營,而TCL旗下也有自主的OLED電視研發計劃。

為了掌握良機,LG Display計劃在2020年前總共將投入20兆韓元(約180億美元)在OLED技術上,同一時間內,對LCD的投資則會限縮到最小。LG Display希望在2020年時,來自OLED的營收可以占到公司的40%,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如果有必要的話,公司也會透過借貸來籌措必要的資金。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Samsung Display新的可撓式OLED A4廠將延遲半年啟用

(圖片來源:Pulsenews)

由於Apple對於iPhone OLED面板的出貨需求大幅減低,以及來自中國手機品牌廠的需求未能填補缺口,Samsung Display決定推遲其新的可撓式OLED產線建設,待Apple新的OLED面板需求出現,或者是確保了來自中國的新訂單後再繼續建廠。

延遲的A4廠是從舊的LCD廠轉換而來,原先規劃為每月60,000片的六代線,總計將投入近8兆韓元(約70.6億美金),並從2019年開始量產。原本Samsung Display希望在OLED面板需求高漲之繼一口氣在產能和技術上和對手拉開差距,但市場的反應不如預期,讓Samsung Display也決定要放緩腳步。

對Samsung Display來說,來自Apple的訂單其實並不可靠,雖然雙方必然有簽下長期供貨的契約,但Apple未來仍有可能轉向其他顯示技術;中國是值得期待的市場,但中國本土的OLED擴產計劃卻也是潛在的威脅。雖然從2017年起OLED技術算是躍升為手機顯示技術的主流,但對Samsung Display來說,未來的擴產和技術發展方向同樣是充滿考驗。

來源:The Investor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Sharp已轉換部分LTPS產能作為OLED基板

 
(圖片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根據Digitimes的報導,Sharp目前已把位於Taki(多氣)的4.5代LTPS線部分產能轉作為OLED基板使用,先在多氣完成TFT背板,再運往Sakai(堺)工廠製作OLED。這可佐證年初Sharp宣佈將在春季開始生產OLED面板的新聞,另外這也和我們先前的預測類似,即Sharp會先以4.5代的尺寸練兵,之後再轉向6代線。

Taki的4.5代LTPS線月產能有90,000片,從去年起有1/3的產能(即30,000片)轉作OLED背板使用。但Sharp的4.5代試量產線不可能以每月30,000片的產能測試,比較可能的情況應該是每隔一段時間Taki會產出一批OLED背板,然後待Sakai消耗完後再生產下一批。也就是可能每幾個月才會把1/3的產能拿來生產OLED背板。

相較於技術領先的韓廠,以及大動作投資的中國廠商,日本廠商在OLED這個領域顯得較為低調。Sharp的6代線計劃目前並沒有傳出新的消息,預計今年夏天在自家手機上使用的面板很可能還是會來自4.5代試產線。相較於成本以及獲利考量,應該更偏向於技術的展示目的。

來源:Digitimes, OLED Info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Audi A8後座將配置OLED螢幕

 (圖片來源:Audi)

先前Audi公佈旗艦豪華房車A8將採用OLED車尾燈,成為該品牌首台標配OLED照明的車款。而除了OLED照明外,Audi又再釋出新消息,2018年款的A8後座將有一個OLED螢幕作為控制及娛樂裝置,這將是首次使用AMOLED技術的車載顯示器。

A8後座的這個OLED螢幕會是一個5.7吋,解析度為FHD(1920x1080),具觸控功能並可無線操作使用的行動裝置。Audi形容這是一個近似於智慧型手機的裝置(命名為Rear Seat Remote)。事實上這個OLED螢幕確實和智慧型手機相當接近,平時安放在後座中央的位置(可充電),使用時可拿起無線操作,用來控制車內介面或是作為娛樂用途。如果把它想像成是一個和車內裝置高度整合,可放在後座中央充電的智慧型手機或許更為適合。


(圖片來源:Audi)

將OLED運用在汽車顯示裝置,包括儀表板、中控台以及後座螢幕等,一直都是OLED面板供應商積極爭取,而汽車品牌具高度興趣的方向。但由於車用電子需要通過嚴苛的環境測試條件,許多人一直對OLED能否打入汽車應用持高度懷疑的態度。但從Audi正式在後座放進OLED螢幕來看,或許目前廠商已開發出有較佳耐候性的OLED螢幕,當然規格上無法和一般手機產品相比,但特規化的設計可以克服更嚴峻的測試條件。

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向想,OLED螢幕確實不容易滿足車用電子嚴苛的要求,OLED廠商有很好的理由可以放棄,認為這個市場就是不適合進入。但除了持續開發改進追求技術的極限外,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看似不可能之中找出適合的應用?如果這個螢幕的定位就是放在乘客區,那是否有必要用汽車元件的耐候標準來要求呢?畢竟即使行駛在高溫沙漠或是極寒風雪之中,乘客所在的車內仍然是有空調控制溫度環境。而擁有A8的車主多半都有專屬的停車空間,也不太可能一整天把A8停在戶外大太陽下烤曬吧?這麼一來,僅限於車內座位空間使用,鎖定高價豪華房車市場作為突圍點,是不是就是一個極佳的替代策略呢?

無論如何,Audi A8的這個後座OLED螢幕確實為車載OLED市場打開了新的一扇門,期待未來有更多的OLED面板打進這個高獲利市場。

來源:Audi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京東方宣佈於重慶設立第三條六代可撓式OLED產線

 (圖片來源:Nikkei)

3月8日京東方宣佈將於重慶建設六代可撓式OLED產線,投資金額為465億元人民幣(約7300萬美元),月產能為4.8萬片,並預計於2020年投入生產。這也是繼成都的B7廠綿陽的B11廠後,京東方於四川地區設立第三條可撓式OLED產線,地域上的集中對於人材的運用,物流的調配以以及研發中心的設立來說都有幫助。

在京東方大手筆蓋下第三座OLED六代線後,最多人想問的問題是:京東方那來那麼多錢?仔細閱讀京東方發出的公告,可以發現在465億的投資中,京東方自身僅需自籌100億,重慶市政府將以旗下基金平台撥出160億,剩餘的205億則將透過外部融資補足。也就是說,京東方僅需拿出約20%的建廠費用,其他則來自政府補助以及融資。而且重慶市政府還將提供包括租稅補助在內的多項優惠措施(如果以之前的經驗,對招攬人材也會提供補貼),在融資的過程中必然也會得到政府方面的協助和擔保,京東方實際上的資金壓力會更為減輕。

對中國以外的競爭對手,尤其是日本和台灣的面板廠來說,看到京東方背後龐大的資金助陣必然是非常欽羡。但應該也有人想要問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政府願意拿出這麼多錢補助京東方?

首先要從政策面來看,吸引像京東方這樣的巨型集團來投資設廠,對於地方政府的招商以及促進就業等政績有非常大的幫助,在地方政府口袋充裕的情況下,以政策性的投資帶動地方經濟成長並不是奇怪的思考。更何況,雖然地方政府需要撥出大筆補助,但在達成某些里程碑後,中央政府也會同樣地給予補助,同時可拿到政績和中央撥款,這筆算盤地方政府未必吃虧。而且雖然地方政府必須拿出巨款投資,後續還有稅收等損失,但建廠開發後,隨著人流的進駐以及經濟的發展,也會帶動周圍商業及房地產價值的上漲,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也可大賺一筆。最後,像京東方這樣的建廠都是透過在當地設立子公司的方式進行,而地方政府拿出的建廠費用會拿到公司股權,一但建廠完成宣佈開始量產出貨後(但也許不會提良率及客戶),可以預期股價會有一波上漲,地方政府可以尋找適當時機售出手上股份。如果眼光精準,說不定可以拿回比當初投資的金額更多的報酬。政績目標+中央補助+週邊商業開發及地產價值以及股份回饋等,讓地方政府樂於拿出大筆補助招商企業入駐。

當然,如果認真去看,這些錢其實最後都是從人民身上掏出來(人民稅收補助,公開市場上的股份也是倒給一般投資者),但在中國這樣仍在持續上升的經濟體身上,這樣的玩法其實是可以成立的。

 (圖片來源:ledinside)

最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些OLED產能賣得掉嗎?最近傳出iPhone X減產以及Samsung Display可撓式OLED產線使用率下降的不利消息,不免讓人擔心OLED手機面板的未來會不會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的停滯甚至下滑而變得灰暗。畢竟已開發國家的市場已接近飽和,換機週期也拉得越來越長,而中國目前也已經過了突飛猛漲的市場初期,未來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市場短期內恐怕也還不是OLED面板的訴求客群(可參考iPhone因高價在印度銷售不佳)。

但中國的內需市場還是京東方這些規劃產能的最大後盾,在Samsung Display開始提供OLED面板給其他手機品牌後,中國品牌就是最快速導入的客戶,像OPPO和VIVO等使用OLED面板的手機都有高度成長,顯見中國消費者對OLED面板的喜好及高接受度。一但本土自有產能跟上後,從低到高價的各式OLED面板可望滿足大量本土品牌的需求。當然京東方的OLED面板成本或技術可能短期內無法和韓廠等成熟產品匹敵,但在國內生產的關稅和組裝及物流優勢也不可小覷。再加上中國向來把面板定位為國家戰略性物資,可能也會針對品牌廠商採用中國面板產品有補助等優惠。這些優勢不僅止於OLED手機面板,對於大尺寸的OLED或LCD電視面板也一樣,所以你也同樣可以看到在台日韓漸漸停止LCD投資後,中國廠商仍持續設立大尺寸LCD面板廠,甚至鴻海還要到美國去設立LCD面板廠,對於中美等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

可撓式OLED營收和出貨量在2017年均成長近3倍。來源:IHS
所以真正重要的問題應該是,你相不相信OLED會成為未來智慧型手機及移動裝置的第一甚至唯一選擇,如果答案是YES,那中國目前的自有OLED產能非但沒有過剩的問題,甚至還可能不足。再加上京東方等廠商的眼光不僅僅是要滿足國內需求,甚至想要挑戰韓廠的領導地位,持續投入建廠的動作也就可以理解。而中國持續上升的經濟體以及龐大的消費人數就是他們的最大後盾。

而且撇開營運面不談,京東方在沒有什麼實績的情況下投入第一條OLED六代線時,也許外界看好的人不多;而當他們開始籌設第二條時,也許有了前一條的經驗後會走得更穩。而現在他們已經要蓋第三條了,而第一條已開始實際生產,當初的懷疑的人都還站在原地,而他們已經走到看不見的地方了。過去京東方為了建立OLED產線需要從台日韓挖角人材,但在有三條六代線在手上後,也給了這些員工實際營運和解決問題的寶貴經驗。未來如果需要有實際經驗的OLED人材,說不定反而是其他地方需要去挖角京東方的員工呢。只是當初中國挖人時可以端出大筆鈔票和優渥合約,其他地方想從中國挖人時又該拿出什麼呢?

來源:BOE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V-Technology宣佈將提供新的FMM技術給客戶,並收購OLED照明公司Lumiotec。

(圖片來源:OLED Net)

日廠V-Technology宣佈將成立新的子公司,計畫在未來的2-3年間投入50億日幣,開發生產新世代的FMM以滿足未來的顯示產品需要。工廠將設立在日本山形縣的米澤市,預計今年八月即可完工,目標十月起出貨給客戶。

V-Technology所開發的FMM技術是使用電鑄(Electroforming)製作遮罩的骨架(Frame),而且成品遮罩不需要經過張網(Tension)的步驟,並命名為Fine Hybrid Mask(FHM,混合式精細遮罩)。相較於現行的技術可省下不少成本以及提升良率。根據V-Technology的資料,使用新技術生產的FHM,重量只有目前FMM的1/10,由於重量大幅降輕,許多現行製造生產上的難題也可順利克服。V-Technology曾在去年四月於日本舉辦的Finetech展上,展示過該公司所製作的738 ppi FMM。

另外V-Technology也宣佈收購同樣位於山形縣的OLED照明公司Lumiotec。Lumiotec成立於2008年,由包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ROHM、日本凸版印刷(Toppan Printing)及三井物産(Mitsui)等日本公司合資成立,是最早投入OLED照明燈片生產的公司之一。Lumiotec在被V-Technology收購後,也宣佈從下月起會停止生產現行販售的OLED照明燈片。和已漸漸成為主流技術的OLED顯示技術不同,由於OLED照明在一般消費市場的成長始終不如預期,以OLED照明為業務的公司仍然有很長一段艱困的路程要走。

來源:OLED Net

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Digitimes : LGD大尺寸OLED 2018恐仍難逃虧損

(圖片來源:LG)

2017年是OLED電視快速成長的一年,去年OLED電視的銷售大增了三倍,尤其是在頂級的高階市場占有率大幅攀升。根據IHS Markit 的數據,在售價高於2,500美元的市場中,OLED電視2015年市占僅有15%,2016年成長至35%,2017年則達到43%,今年則有望突破60%。顯見OLED電視等同於高畫質的形象已深殖人心,也讓QLED陣營在高階市場呈現節節敗退的頹勢。

另外雖然SONY在2017年才推出OLED電視,但在售價高於2,500美元的市場的占有率已超越LG Display。市占達36.9%,反觀耕耘已久的LG Display由40%滑落至33%。這一方面顯示SONY的品牌實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證明在SONY等品牌加入後,對OLED電視的市場開拓有極大的幫助,以面板供應商的角度來看仍是好事。

然而即使出貨量大幅成長,作為目前唯一的OLED面板供應者的LG Display,在財務面上卻還沒能迎來轉正的好消息。根據Digitimes的報導,原先LG Display預估能在2017年第四季或2018年的第一季達成損益平衡的目標,但由於成本降幅不如預期,預計2018上半年仍將有2,000億韓元(約1.85億美元)的虧損,但有機會在下半年轉虧為盈。

由於OLED面板廠的建廠投資金額巨大,面板廠每年需分擔龐大的折舊費用,也因此雖然LG Display OLED面板產線的良率據傳已突破80%,但仍未達成營利目標。不過相較於2016年約8,000億,以及2017年約4,000億的虧損,可以看到大尺寸OLED的營運是在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除了繼續進行市場推廣已提高市占外,韓國政府先前已同意LG Display在廣州8代線OLED工廠的投資,待完工後,2019年起的營收有望更進一步提升。當然,新廠同樣會有攤提的折舊成本,因此市占的提升已及良率的改進仍是重要議題,但更強大的供貨能量將有助於大尺寸OLED面板的成本談判能力以及市場行銷推廣。

來源 : Digitimes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LG Display將提供SONY智慧型手機用的可撓式OLED面板

 (圖片來源:LG)

根據韓媒報導,LG Display已和SONY簽訂協議,LG Display將供應可撓式OLED面板,以供SONY未來的智慧型手機使用。由於LG Display已供應SONY OLED電視面板,這將是雙方在OLED面板領域的進一步合作。而這也是SONY被發現在為智慧型手機尋找OLED技術人員後,另一個確認SONY有望在今年推出Xperia OLED版本的消息。

目前LG Display在龜尾的E5廠已開始量產可撓式的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並使用在自家的V30以及和Google合作的Pixel 2 XL上。雖然評價褒貶不一,但至少目前確實是有能力量產智慧型手機用的可撓式OLED面板。V30和Pixel 2 XL都是採用6"的18:9 可撓式OLED面板,解析度也是相同的2880x1440(538 ppi)。規格上以今年的標準來看仍算是相當不錯,但不確定SONY的OLED手機會不會也使用同一規格。在SONY和LG已在OLED電視上同一戰線之後,在智慧型手機上繼續合作,對雙方應該都是有利的決定,中間的議價空間也較大。

LG Display在坡州的E6廠預計今年Q3開始量產,月產能為15,000片,在正式上線之前,尋求更多穩固的客戶以消化產能,對工廠的財務規劃有正面幫助。除了自家品牌LG和SONY之外,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家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也是LG Display的客戶,另外也一直謠傳LG Display有望成為OLED iPhone的第二供應商

來源:Business Korea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LG Display釋出新的OLED電視宣傳影片

(圖片來源:Forbes)

上月底,LG Display釋出以"Open Up Your Eye"為口號OLED電視宣傳影片。影片一開始回顧了2017年OLED電視的成功,接著展示在世界各地的大型OLED電視展示,包括首爾塔、廣州塔、仁川機場以及杜拜商城等。最後則是和LCD電視的比較。除了過往主打的極緻黑以及廣視角外,LG Display還特別強調了OLED電視較不易使眼睛感到疲勞的特色,像是OLED電視約只需要LCD電視一半的亮度就可以給人相同的明亮感(1000 nits vs 540 nits);另外藍光強度也約只有LCD電視的1/3。

在暗畫面的表現上,相較於LCD越來越細的分區調光(Local dimming),影片直接強調OLED電視為畫素調光(因為每一個畫素都可獨立開關)。突顯在技術原理上,自發光顯示器有著使用背光源顯示器難以企及的優勢在。

影片有多國語言版本,以下分別為英文版及中文版影片:


OLED電視在2017年確實是大躍進的一年,在高階電視市場可說已站穩了腳步。未來想要攻入主流市場,能否提供充足的面板供貨量(目前僅LG Display單一廠商供貨),以及價格能否隨著產量放大而下降,會是影響OLED電視2018年表現的兩大關鍵。

來源:LG Display Youtube Channel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從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及Samsung Display A5緩建等消息,談OLED整體發展前景

(圖片來源:MacRumors)

最近有關OLED面板市場需求的負面消息頻傳,像是iPhone X的銷量不如預期,且今年新款的OLED iPhone可能由兩款減為一款;目前獨家為iPhone X代工的富士康,則傳出鄭州廠因需求不振而破天荒在春節放了23天的假(官方已澄清為和過往近似的13天)。而在中小尺寸OLED有獨占地位的Samsung Display,則傳出目前生產可撓式OLED面板主力的A3廠,其產能利用率較2017年同期下滑了10%以上,猜測是受到iPhone X拉貨需求不如預期強勁的影響。另外Samsung Display原本打算斥資近10億美金打造全球最大的OLED六代線A5廠,此計畫目前也無限期延後,重新評估中。

種種的負面消息傳出,不免令人心生疑慮,甚至開始出現台廠未投入OLED建廠是早有先見之明的評論出現。但如果輕易地跟著這些風向打轉,未免有見樹不見林的遺憾。

iPhone X的銷售或許不如預期,但並不代表OLED面板成為移動裝置主流的這個趨勢會有所轉變。如果把中國的巨額投資以及後續的預期產出算入,未來幾年可以預見中國這個超級大市場會快速導入OLED面板在國產品牌的手機之上。而在microLED等競爭技術未能真正成熟之前,高階手機也很難回頭採用被視為較次級的LCD技術。在消費者追求更輕、更薄、邊框更窄、設計上更具突破性的要求之下,OLED的滲透率只會越來越高。

隱藏在近期這些負面消息背後的迷思是什麼?Samsung Display A3廠的產能利用率較去年同期下滑10%以上?但別忘了A3廠去年年中才大幅擴張產能,以提供龐大的iPhone X訂單需求。雖然各方消息不一,但大致說來,A3廠的月產能從原本的每月1萬5000片,大幅擴張至每月12萬至15萬片,足足成長為原本的8至10倍。如果在這個前提之下,在總產能提升為原本的10倍後,產能利用率下降了10%,請問總產出的片數是增加還是減少?市場對可撓式OLED的需求應該稱為強勁又或者是不如預期?

這就好像一位強打者被預期單季有望追求60轟,結果最後只打了50支全壘打,難道我們要說這是一個差勁的打者,還是回去乖乖練觸擊推進嗎?

而且由於A3廠擴建的產線是專門為Apple設立的,即使Apple訂單數目下滑,視合約內容,Samsung Display不一定有權力可以把產線轉為生產其他規格的OLED面板以出貨給其他廠商。這情形先前就曾在夏普為Apple供貨的LCD線上出現。而且即使要轉規格生產,也不是今天決定明天就改變,從確定客戶到設備調整,都需要轉換期。

撇開A5廠不提,Samsung Display還會把去年關掉的一座七代廠改建為A4 OLED線,月產能估計有6萬片,今年下半年就會投入量產,難道這不是在OLED上投資的新產能嗎?要把A5廠緩建解讀為Samsung Display不看好OLED未來的發展,實在是過度的曲解。

在OLED版iPhone市場買氣不夠旺盛的情況下,如果現有產能足以應付,其實並不需要把資金全部在當下投入。除了避免打壞市場價格外,也可保留子彈投資在後面更先進的製程設備上。雖然中國市場對OLED面板的需求強勁,而且中國手機品牌也非常希望能拿到更多的可撓式OLED面板,但如果以這樣的需求去擴建,一但中國本土的供給能量出現,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之下,供給和需求端的主導權很可能瞬間逆轉。如果Samsnug Display把中國的拉貨能量都算在A5廠的規劃內,屆時才可能真的出現危機。

綜合最近的相關報導,主要都是著墨在OLED版iPhone銷售不如預期,以及中國手機整體銷售下滑這二點,來推論OLED面板市場不如想像樂觀。但OLED版iPhone的主要問題應該是在售價以及未有讓消費者足夠有感的創新上,並不是消費者不喜歡OLED螢幕;而中國手機出貨量成長停滯更是個假議題,假設手機面板需求真的下滑,難道LCD業者不會受傷更慘重嗎?在整塊餅面積不變的情況下,LCD的市占就已經逐漸被OLED侵蝕。現在餅縮水了,但OLED市占提升的走向不變,請問LCD分到的餅會不會比越來更小?相對的,OLED反而還可能在出貨量上持續提升。

因此雖然最近幾則關於OLED的新聞並不算太正面,但仔細解讀其背後脈絡,並不代表OLED技術發展的前景不樂觀。要以此來佐證台廠固守LCD是更好的選擇,似乎更不算是可靠的結論。要以此來吹噓「__總妙計安天下」之類的言論,恐怕是言過其實了。

別忘了,在羅貫中《三國演義》裡的原句中,「周郎妙計安天下」的下一句,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夏普今年春季將開始生產OLED面板,並使用在自家品牌手機


(圖片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根據媒導,夏普的台籍社長戴正吳先生親口證實夏普已準備開始生產OLED面板,但為了確保OLED面板的穩定性,還需要一段時間準備。夏普預計會在今年春季開始生產OLED手機面板,並使用在夏季自家品牌推出的智慧型手機之上。

從鴻海資金注入後,夏普一直都有關於投資OLED開發的消息傳出,也曾傳出有意和另一間日系面板廠JDI合組日本OLED國家隊,但這次是首次聽到證實夏普開發進展的消息。如果夏普真的能在今年出貨OLED面板,那將會超越原先外界認為在OLED量產上較為領先的JDI,成為首家量產OLED的日本廠商。如果再把過去Sharp和Apple的合作關係、背後金主鴻海和Apple代工的淵源、以及Apple為OLED面板尋找Samsung Display以外的第二供應商的努力等要素一起考慮,不由得令人生出許多聯想空間。

不過鴻海金援夏普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對設立量產線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推估夏普所指的生產應該更接近於小量的商業生產,而不是正式、長期、大規模的穩定量產。也就是說,應該會比較接近JOLED那樣透過試量產線小量運作,累積一定數量後再一次出貨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出貨量不會很大而且也可能不穩定,另外就是由於產能小且不穩定,很多生產的邊際成本會提高,導致面板價格偏高,欠缺市場競爭力。

但夏普本身具有智慧型手機業務,可以不計成本的支援自家OLED面板出貨,換回的是品牌整體在OLED技術上的發語權以及未來的業務機會。這也符合鴻海過去一貫的集團支援戰略,透過集團整體的支援配合,拉抬特定目標的發展成長。即使有所損失,放大到整體格局來看反而有收穫。這也是缺乏品牌的JDI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

而且根據IDC Japan在去年年中所作的調查,夏普在日本國內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較2016年同期減少了33%,市占排名已快掉出前五名之外。這也意味著夏普智慧型手機所需的OLED面板數不會太多,如果更只限定在旗艦機款,那即使以試量產線生產也有機會滿足訂單需求。從夏普智慧型手機事業的角度來看,夏普過去一向以螢幕品質著稱,在OLED螢幕在手機市場上已等同最高品質的代名詞之後 (尤其在iPhone開始採用後更是如此),夏普如果沒辦法端出OLED螢幕的手機,無法打動目標客層。而且想扭轉夏普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劣勢,確實也需要拿出一些特別的賣點。考慮Samsung和夏普的交惡(夏普停止出貨大型電視面板給Samsung),在Samsung Display占有九成以上OLED手機面板出貨的情況下,很難想像夏普有機會拿到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的OLED面板。而且據傳競爭對手SONY在今年也將推出搭載OLED螢幕的Xperia手機。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支持集團內自行生產的OLED面板 (即使價格和性能上有疑慮)可能是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不過目前並沒有消息指出夏普即將生產的OLED面板是傳統類型的硬式OLED,又或者是iPhone X等手機所使用的柔性OLED面板,由於兩者的生產難度相差極大(儘管硬式OLED的量產也不容易),夏普的首批生產究竟會是何種面板,其實是個相當值得探究的問題。

無論如何,從點亮面板到足以出貨到市場終端產品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巨大的成功都是由每一小步的前進所累積而成。在OLED技術投資集中於中國和韓國兩國的當下,很高興能看到日本廠商,特別是具有台系色彩的廠商能進入OLED面板生產的行列內。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LG 65吋可捲曲OLED電視CES現場影片

(圖片來源:CNET)

隨著CES即將正式展開,各家都舉行了採訪記者會,各項展品也都一一亮相。之前有報導LG Display將展出目前尺寸最大,65吋的可捲曲式OLED電視,而今天已有媒體取得實機的影片。

以下是Digital Trend上傳至Youtube的介紹影片:

從影片的介紹中我們可以實際看到OLED面板的升降操作,和先前一些原型展示品比起來稱得上相當流暢。雖然這是一片65吋的面板,但受惠於可捲曲調整的特色,整個螢幕可以透過升起不同高度來實現不同螢幕比例,例如像電影院畫面的21:9,或是僅露出一小部分作為資訊顯示之用。

雖然這些特色在現階段看起來並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想像空間。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把螢幕完全收納至底部的盒中,再連盒子一起移動搬運,雖然仍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但絕對比直接搬運65吋大小的電視要來得容易。更進一步去想,如果我不需要移動那個盒子呢?也就是說,如果我在不同的地方都放置一個機底盒,我是不是只需要搬運捲起來的OLED面板就好?也就是說,OLED面板變成一個可拆卸式的插件,就像手機vs手機底座或抽取式面紙vs面紙盒的感覺?

而且既然螢幕是可捲的,那它就可以和裝潢有更多的融合方式。例如許多會議式都會有可升降的投影螢幕或是遮住外界光線/視線的遮光幕,如果我們直接用此類的可捲曲式OLED螢幕取代並安裝在四面牆壁,那會議室瞬間就可從採光良好的空間,轉變為四面都是螢幕的沉浸式會議空間,螢幕可顯示資訊或是視訊會議用途。

而且雖然從16:9的65吋螢幕,刻意犠牲顯示面積縮成21:9的比例看來並不是很聰明,但這樣的可能性依然有機會應用在別的地方上。例如現在許多電影在上映之前,都會宣傳有著IMAX格式或使用IMAX攝影機,其有著和標準投影比例不同的特別大畫面。過去要看到這些IMAX格式的開闊影像,我們必須選擇特定的IMAX電影院,在家中電視觀看時也不易重現。但如果配合可捲曲調整的OLED電視,我們就可以在自家中實現滿版的IMAX畫面,重現電影院內的體驗。

可撓曲(Rollable)的OLED被視為是柔性(Flexible)OLED的下一個重要技術突破,雖然有時還無法想像會有什麼樣的應用方式 。但只要技術成熟了,提供了設計上的可能,各式各樣令人驚艷的應用就會一一出現。非常期待這樣的新技術能趕快進入到市場上。

來源:engadget, Digital Trends

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

LGD將在CES 18展出88吋8K OLED電視以及65吋的4K可捲曲OLED電視

(圖片來源:engadget)

CES是每年消費性產品的最重要展會,在這裡亮相的展品,有很高的機率會在同年出現在市場上。像去年CES會場上許多品牌開始展示OLED電視,在年中後也都陸續推出商品。

在今年的CES展上,LG Display預計將會展出兩款世界首見的OLED電視產品:一個是目前尺寸最大,解析度也最高的88吋8K OLED電視;另一個則是65吋4K,目前尺寸最大的可撓曲OLED電視。前者象徵著OLED電視將繼續往高階用戶市場前進,後者則揭櫫了OLED電視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無論是LG、SONY或Panasonic所推出的OLED電視,最大尺寸都只到77",且解析度只有4K。這當然是因為面板均是統一由LG Display所提供的緣故。所以LG Display在CES展出的88" 8K OLED電視將是目前最大且解析度最高的OLED電視產品。而在CES展出後,可以預期不久後應該就會有正式產品推出。


(圖片來源:engadget)

LG Display在2014年時曾展示18"的可撓曲OLED面板,後來也在2016年的CES展上展出,這次展出的產品尺寸則放大許多。在CES展出的這款65吋可撓曲OLED電視解析度為UHD(4K),並可在非觀看時把螢幕捲起收藏在下方的小型機身內,未來有望實現真正「可帶著走」的大型顯示器。雖然65吋的可捲曲OLED電視在技術上更具突破性,但離市場的距離可能也比較遠,短期內恐怕不會有正式的商品問世。

來源:engadget (1,2), the verge (1,2)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ASUS發表採用JOLED面板的4K OLED顯示器

(圖片來源:TechRepublic)

2017年12月JOLED宣佈開始出貨採用印刷式技術製作的OLED面板,當時外界推測最可能的客戶應用應該是SONY的醫療級顯示器。但今天台灣的電子品牌ASUS宣佈了其旗下專業級顯示器ProArt的最新成員—ProArt PQ22UC。PQ22UC是21.6吋的4K OLED顯示器,所使用的正是來自JOLED的印刷式OLED面板,這也讓ASUS成為JOLED第一個公開的客戶,而PQ22UC也是台灣品牌首台OLED顯示器產品。

和醫療級顯示器一樣,專業級顯示器(影像或影片製作用途)同樣是量少但毛利高的特殊產品線,對JOLED的供貨壓力較小。JOLED目前仍在尋求資金注入已擴增產能。受惠於OLED顯示技術的優點,PQ22UC的反應速度達到0.1 ms,對比則是1,000,000:1,這對於影像工作者來說是重大的優勢;而且整機的重量只有1公斤,背後支架也可以攤平收納,方便移動使用。

PQ22UC支援99%的DCI-P3色域重現,雖然已是相當不錯的水準,但考慮Samsung Galaxy S8已能顯示113%的DCI-P3色域,或許說明了印刷式OLED的顏色飽和度還無法和商用的蒸鍍材料相比(特別是紅色)。但對於靜態或動態影像工作者來說,只要能接近100%的Adobe和DCI-P3色域即可,反而是顏色準確度更為重要。

JOLED先前宣佈出貨以及列出的規格都相當令人振奮,但在沒看到實際產品表現之前,仍然難對JOLED目前的技術水準作出評判。ASUS的ProArt PQ22UC雖然還沒有宣佈日期,但預期會在本月的CES展上展出,屆時會場應該會有進一步的心得出現;另一方面但,台廠能勇於採納新技術,搶在主流市場之前推出OLED顯示器產品,確實展現了過往少見的魄力和開創性,值得鼓勵。

來源:PC Watch, TechR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