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Oppo)
根據報導,中國前四大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為、Vivo、Oppo以及小米)已和LG Display達成協議,明年四家廠商的高階機款都會使用LG Display的OLED面板,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000到1500萬台,約占LG Display中小尺寸OLED面板總產能的二到三成。
除了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投資外,LG Display也積極搶進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場,和Samsung Display正面衝突。而且據傳Apple和Google都有意資助LG Display的OLED產線,以確保OLED面板貨源以及分散供貨風險。
中國市場對OLED面板手機的需求度高,在Samsung Display供貨情況不明,中國自有OLED面板也不知能否順利出貨的情況下,能從LG Display方面得到手機用的OLED面板對這些品牌來說是彷彿打了劑強心針。
LG Display先前在龜尾(Gumi)投資的可撓式OLED六代線計畫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來源:Business Korea
台灣顯示業界最重要的展會Touch Taiwain今年依舊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各廠皆端出高階產品及研發原型成品以展示技術實力。但相較於年中的SID或其他大型顯示技術展覽,Touch Taiwan展場上OLED技術的比重要明顯低得多。在OLED邁向大爆發的2017年,不免讓人感到有些突兀。
身為目前台灣唯一有量產AMOLED的友達光電,今年依然有AMOLED的展示,但規模和往年相仿,僅侷限於一個角落而已。今年友達AMOLED展品的新意不多,除了目前量產中的圓型智慧型手錶面板外,還分別展出一組可折疊式AMOLED(Foldable)及一組可撓曲式AMOLED(Rollable)。前者和去年的展品相似,後者則是首次展出,兩者皆有95% BT.2020的超廣色域表現,在其他如量子點技術紛紛開始強調>100% NTSC或是接近100% DCI-P3色域的情況下,一直以來都把廣色域當成技術優勢的OLED提前往下一個標準邁進是件好事。另外根據現場解說人員的說法,這兩項展品目前都是規劃於兩年內量產。
另外承續去年的好成績,友達今年同樣有兩項展品得到卓越技術獎,分別是「7.8吋可折疊式AMOLED觸控顯示技術」與「5吋超廣色域可捲曲AMOLED觸控顯示技術」,前者並沒有擺放在友達攤位,而是和其他得獎展品一起在專屬的攤位展示。
友達長期以來一直都有可撓式AMOLED技術展出,水準也相當不錯。也就是說,對友達來說,會不會做可能不是問題,什麼時候才要做才是重點。在其他競爭者積極投入AMOLED建廠的情況下,友達如果因財務考量而未進行量產投資,即使擁有技術實力,也未必能在未來的可撓式AMOLED商機中分得一杯羹。
和友達並列為面板雙虎的群創,今年則意外地完全沒有OLED相關展品。一年之前群創曾在Touch Taiwan上大手筆展出包括高ppi及可撓式AMOLED在內的技術,今年卻付之闕如,不免令人對於群創內部對AMOLED未來的規劃感到好奇。群創去年曾宣示今年會開始出貨PMOLED產品,至今也仍然沒有消息。如果考慮鴻海集團的資源整合,或許群創內部的OLED資源會和Sharp等單位進行整合,這可能也是目前群創在OLED部分沒有消息的緣故。
和友達及群創一同佔據最主要展示區的華映,今年也持續展出不少OLED技術。和友達不同的是,或許是受限於資源或是其他考量,華映的OLED技術開發比較多是和外部合作,甚至是有點類似研發外包的狀態。過去有和工研院合作的展品,今年則是和SID Display Week上相同,比較多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及霍爾斯特中心(Holst Centre)合作的成果。也由於華映多半和研究單位合作,在技術的前瞻性反而不會輸給其他廠商。像今年華映就展出了透過黃光製程製作的超高像素密度OLED (1250 ppi)以及可撓式封裝技術等,但真正要應用到量產的時程目前還很難說。
相較於業界展出的貧乏,工研院今年反而成為最積極展示可撓式OLED技術的攤位,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可惜。工研院除了延續這幾年開發的可折疊式AMOLED(Foldable)技術外,今年更大舉展出適用於可撓式OLED的保護膜(Cover Film)解決方案,同時具備耐磨、耐刮和耐撞擊的特性,展現其技術垂直整合的縱深。可撓式OLED的保護膜如何兼顧強度和可撓特性一直是可撓式OLED的一大難題,工研院整合院內研發能量,成功提出自有技術的展品。如果以可撓式AMOLED從材料到技術來看,包括生產、材料以及關鍵零組件,工研院可說是有一整套方案的基礎,但目前問題反而是找不到適合的技轉對象:友達走自主開發的路,群創態度不明,華映則可能有資金上的問題。主事者或許不免要長嘆一聲「拔劍四顧心茫然」。
根據IHS的報告,今年AMOLED整體的營收將從2016年的150億美金成長到252億美金,成長幅度為163%,後續幾年也都有快速增長,預計2021年將突破400億美金。不管從那個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塊很大的餅,但台廠恐怕連分餅乾屑的機會都沒有。
(圖片來源:IHS)
相較於AMOLED,台廠似乎較偏好Micro LED的開發,但Micro LED距離量產的距離更遠,究竟是幾年之內能成功量產也沒人敢打包票。回頭看看OLED從宣稱可量產到實際量產再到真正足以獲利,每一個關卡都是好多年的光陰,即使Micro LED真的能出現在市場上,那可能也是多年以後的事,在此之前,台廠於AMOLED技術中的缺席,有可能會讓台廠在接下來幾年的高階市場中只能居於守勢。
(圖片來源:CYNORA)
隨著OLED市占快速成長,OLED材料的銷售金額也節節上升,再加上OLED材料影響OLED面板表現甚巨,讓OLED材料公司開始受到高度關注。
德國的OLED材料公司CYNORA以開發高效率,但非螢光材料的TADF(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發光材料為業務,上週宣佈在B輪募資時得到了LG Display和Samsung創投(Samsung Venture)合計共2500萬歐元的投資。這兩家公司除了會有代表進入CYNORA股東會之外,也會和CYNORA各自進行獨立的開發計畫。由於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分別是目前OLED中小尺寸及OLED大型電視面板的主要或幾近唯一的供應者,如果能得到這兩家公司的採用,CYNORA的TADF材料等同打入商用量產市場,並預期可帶來高額的材料銷售。
CYNORA目前重心放在開發藍光的TADF材料,一方面是因為還欠缺好的藍光磷光材料,另一方面也是藍色發光材料算是現階段OLED發光材料最大的弱點,市場的需求性也最高。CYNORA預期在今年年底之前就會開始提供商用藍光材料。
根據CYNORA的說法,他們不只會銷售藍光TADF材料,其他顏色的TADF材料也會陸續開發,如果此點成真,則商用綠色和紅色磷光OLED材料的最大供應者UDC將面臨之前未曾見過的挑戰。
來源:Business Wire
(圖片來源:OLEDNet)
在中小尺寸的AMOLED製造中,RGB子像素是透過金屬精細遮罩(FMM)分別製作。也就是說,FMM的製程能力直接決定了面板的精細程度(ppi)。目前量產用的FMM是使用蝕刻製程,以量產水準而言能實現的約莫就是Samsung Display現在旗艦手機約莫570 ppi的表現,要再往上突破的難度很高。因此,為了製作更精細的金屬遮罩,有廠商試著用別的方式來製作,例如電鑄或是雷射製程。
AP Systems在上月底的IMID研討會中分享了他們透過最新開發的雷射製程,透過他們稱為USPL(Ultra-Short Pulse Laser)的技術,用極短區間的雷射照射,最小化因為雷射加熱而造成的負面影響,成功得到幾乎無變形的金屬精細遮罩。根據他們的說法,以目前的技術將可以實現各種開口設計,最高可實現1170 ppi的面板製作。
雖然手機上進一步提升像素密度的需求並不高,但由於AR和VR的相關應用,超高像素密度的OLED面板需求越來越強烈。預期在未來幾年裡,高ppi的FMM將會是一個具高度商業價值的項目。
來源:OLEDNet
(圖片來源:Motor Authority)
OLED照明近期已開始打入汽車頂級市場,除了不少車廠開始在概念車上使用,BMW和Audi也都實際推出搭載OLED車尾燈的車款。而在台灣被和BMWU及Audi一起合稱為「1A2B」的另一家德國高級汽車品牌Mercedes-Benz,也趕上了這波潮流,宣佈其最新的旗艦車型S-Class的敞篷及Coupe車款將使用OLED尾燈。
Mercedes-Benz設計的OLED尾燈總共有66片,即左右車尾燈各33片,從釋出的影片看來燈片為可撓式OLED燈片,有不同曲度但每片燈片的造型相同,且每片都可以獨立驅動。目前還不清楚OLED車燈會是標配或是加購選項。
(圖片來源:Motor 1)
OLED照明應用在汽車上有許多好處。首先可撓式的燈片提供更多設計空間,而且面發光的新穎型態也提供和過去不同的設計語言。而且OLED本身是均勻的面發光,不需要額外裝設複雜的光學鏡組,可減輕重量和增加行李箱空間外,本身無玻璃的可撓式OLED燈片受到撞擊時也較為安全。而且OLED的照明效果均勻,角度廣,對於後方車輛來說也較為安全。
當然目前由於成本的限制,OLED照明仍只限於金字塔頂端的市場,但許多人看好其未來的發展潛力(包括進一步運用在車內照明上)。LG Display正積極地打入歐系車廠客戶OLED照明需求,OSRAM則已開始提供BMW和Audi量產OLED燈片。Pioneer和Konica Minolta日前也成立合資公司,目標鎖定車用OLED照明市場。
來源:Motor Authority, Motor 1
(圖片來源:EverDisplay)
中國各大面板廠大力投入OLED六代線的建設,幾乎可以用遍地開花來形容。除了投資最力的京東方,以及長期耕耘中小尺寸LTPS的天馬外,和輝和維信諾也同樣瞄準接下來的OLED手機面板市場,正積極興建新的六代線。
和輝2016年10月宣佈在上海投資AMOLED六代線,新廠房在8月28號舉行了主廠房鋼結構屋架吊裝儀式。該計畫總投資金額達272.78億人民幣,月產能三萬大板,目標2019年一月試產。
(圖片來源:Visionox)
維信諾在固安的六代線則進度較快,於8月29號宣佈完成廠房主結構封頂,比預計時程提早了一個月。維信諾的六代線投資也近300億人民幣,目前計畫在2018年初開始設備移入,2018年中開始試產,月產能同樣是三萬片基板。
根據Digitimes的報導,到了2020年時,維信諾的AMOLED產能將占全中國的14%,是中國第三大的AMOLED製造商,僅次於京東方的35%以及天馬的17.6%。
各面板廠投入新的AMOLED產線建設,除了看好AMOLED技術的發展潛力外,其實也可看出各地方政府以投資帶動發展建設的政策目標。像維信諾肩負著推動河北相關電子產業發展的目標,和輝則是結合上海市政府的開發計畫;京東方和四川省政府的合作,天馬和華星則在武漢光谷推動聚落形成。這種結合資金和政策面的補助開發計畫,在台灣幾乎已不可能看到。台廠必須自己找到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以及突圍策略。
來源:EverDisplay, Visionox, 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