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12/07/2015
(來源:Business Korea)

LG Display計畫以韓國廠商Poongwon Precision所生產的金屬薄箔(Metal Foil),取代現行產品所使用的日系產品。相較於競爭對手,Poongwon所開發出來的金屬薄箔更輕、更薄,而且最重要的是,售價更加便宜。LG Display表示希望明年能全面導入Poongwon的金屬薄箔,預計能進一步降低大尺寸曲面OLED電視的成本。

由於OLED很容易受到水氧的入侵而衰退,因此,對商用產品來說,封裝是極為關鍵的一環。LG Display目前生產的曲面OLED電視是使用日系廠商的封裝產品。但LG Display一直希望能讓此一關鍵零組件供貨本土化,因此於2013年找上了Poongwon Precision合作。

當時Poongwon雖然有能力提供金屬薄箔,但製程良率低於五成,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在雙方敲定合作後,LG Display除了提供經費給Poongwon進行研發外,還派遣了八名製程專家入駐Poongwon,並成功發現雷射製程的改良是提高良率的關鍵。

Poongwon的金屬薄箔已於去年開發完成,經過一年的準備後,明年預計導入LG Display的曲面OLED電視生產鏈中。

LG Display預估,如果明年以Poongwon的產品取代原先使用的日系零件,預計可省下近500億韓元(約美金4300萬)的進口成本;而另一方面,Poongwon在接到LG Display的大單後,全年營業額可望由2014年的80億韓元(約美金690萬),在2016年大幅成長為200億韓元(約美金1720萬)。

(圖片來源:LG)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韓系廠商的策略,即使一開始是使用非韓系的零組件,但仍是有計畫性地扶植本土廠商的供貨能力,待品質符合需求後,即可切換至國產品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合作,不管是材料、設備或如金屬薄箔等關鍵零組件,韓國都能有本土廠商能提供,除了成本上的優勢外,其實也築起了一道技術的門檻。透過不放出最新世代的產品或設備,可有效地維持韓國在AMOLED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這樣由上至下一條龍的產業技術能力,對台灣和中國的業者來說就較為缺乏。台灣和中國的AMOLED開發,其生產設備以及關鍵材料都仍握在國外廠商手中,本土的供應能量並沒有跟上來。面板廠砸了大錢在生產設備上,卻未必能順利量產,反倒是先讓日韓設備廠商賺了一筆;而即使成功出貨,OLED材料及許多關鍵零組件也仍是高度仰賴進口,在扣除高昴的成本後,獲利並沒有想像中高。

可以說,材料以及設備等基礎研發能量的不足,讓台灣或中國的公司在短期內,都還是不容易從AMOLED這項技術上賺到大錢。

來源:Business Korea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