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Reuters)
在鴻海的資金順利入帳後,夏普之前規畫的OLED開發計畫也將要陸續開始執行。上週五夏普宣佈將斥資5.7億美金(約台幣180億)設置OLED試量產線,該試量產線除了作為正式量產前的測試學習之外,也有可能小量供貨給客戶。
在鴻海併購夏普的3888億日圓中,預計有2000億日圓是要用於OLED研發生產之上。如果按照三月初時的規劃,夏普將以三重工廠為基地,依序投入280億、480億和1280億日圓建造OLED研發線、試量產線以及正式量產線。但後來因資金遲遲未到位而拖慢進度,夏普甚至一度考慮自行提前啟動OLED研發。
新的試量產線據稱會分別在三重工廠和堺工廠設立,目前還不清楚兩地都要分別興建試量產線的原因為何。最初的規劃是在三重工廠進行,但在鴻海介入後,有可能因為鴻海和堺工廠的關係,開始傾向在堺工廠進行OLED的研發和製造。
今年可說是各家面板廠大舉投資OLED的一年。除了夏普/鴻海的2000億日圓(約20億美金)投資計畫外,現居OLED龍頭的Samsung Display在2015-2017三年之內預計投入4兆韓圓(約36億美金)用以擴充OLED產能。另一家韓廠LG Display更砸下重金,預計在2016-2018年之間投資10兆韓圓(約90億美金)在OLED開發和擴產上。
中國方面熱度也同樣驚人,京東方今年初宣佈追加245億人民幣,於成都進行第二期可撓式AMOLED的開發;華星光電預計於深圳興建總投資達465億人民幣的11代廠,也會包含部分OLED的生產。上海和輝光電也宣佈要投資272.78億人民幣建造一條新的OLED六代線。整個OLED界可說是充斥著一股投資和擴產的熱潮,但這麼多的資金投入,最後有那些會成功開花結果,想必會是非常有趣的觀察題目。
下表為各家宣稱的投資金額,只計入數字總額,未考慮時間長度。另外華星光電因投資為LCD/AMOLED混合,故未列入一起比較。可以看到夏普的投資金額是其中最少的,但卻幾乎得從零開始,從研發、試量產到正式量產線都要設置。雖然夏普可以沿有現有背板產能,省下部分購置TFT背板生產設備的費用,但可預期即使最後正式投產,其正式量產的產能應該也有限。
此外,夏普的量產時程規劃也令人感到好奇。在今年春季的規劃中,夏普希望能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研發線投產,2018年上半年試量產線投產,2018年下半年正式量產線初步投產,最後於2019年量產線正式投產。先不論如此順利的每半年就攻克一個關卡的進度預測會否太過樂觀,但在經過了近半年的延誤後,還能不能達到原訂時程目標,恐怕是個大問號。
再加上即使真的一切都趕上,真的可以在2018或2019量產,夏普生產的OLED是否能追上現有廠商的水準(如效率、壽命等)還有待檢驗。正如我們之前提過的,如果蘋果像其他零組件一樣,混合使用各家供應商的OLED面板的話,勢必不可能接受彼此之間效能差異過大。也因此,夏普除了針對OLED的生產課題外,元件的研發也必須快馬加鞭地進行。
橫在夏普眼前的難關計有:
1. (相對)有限的資金 和 幾乎從零開始的研發
2. 高度緊湊的開發時程
3. 相關設備廠商的供貨能力以及時程
4. 每一階段生產上的難題克服和良率提升
5. 追上他廠的OLED表現
每一項看起來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也因此,如果真的如報載,夏普已開始和蘋果洽談iPhone OLED螢幕的訂單,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膽且積極的操作方式。
來源 : Reuters , Apple Daily
0 意見:
張貼留言